清华学霸还有微软谷歌实习经历,完全就是人生赢家,结果他居然从8000米高空跳飞机自杀了。
更让人迷惑的是,他父母的态度特别冷漠,直接和警方说“就让他死在美国吧”,连尸体都不愿意认领。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人说他是学业压力太大了,有人说他跟父母闹掰了,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他父母的反应,无疑给这件事增添了更多疑点。
明明就是骨肉至亲,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无情?
他想留在美国发展
荣鑫这名字一听就透着股聪明劲儿,1989年他在长春出生,从小到大学习对他来说都一点不费力气,所以他非常顺利的就考上了清华。
荣鑫父母自然也是特别开心,逢人就夸自家儿子有出息。
后来荣鑫去了美国密歇根大学读博士,这下更是不得了,有了微软、谷歌的实习经历之后,他在人工智能领域混得风生水起。
在美国的日子里,荣鑫见识了更先进的技术,领略了更开放的思想,也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越来越喜欢这里,喜欢自由的学术氛围,慢慢的他产生一个念头,他要留在美国发展,最后以后能成为大学教授。可远在国内的父母,哪能理解儿子这样的想法?
老两口都是老知识分子,一辈子勤勤恳恳,在他们看来,孩子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荣鑫身上,盼着他学成归来光宗耀祖。
所以一听儿子不想回来了,老两口就特别生气。父母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儿子,怎么就变成了“白眼狼”?
他们一遍遍地劝说荣鑫回国,甚至还说如果他不回来就断绝亲子关系。
母亲的哭诉父亲的怒吼,没有让荣鑫有一点转变观念的想法,只让他觉得心烦意乱。
他不是不明白父母的苦心,也不是不爱自己的父母。可是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他试着跟父母解释,说美国的机会更多对他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成就更有帮助。可父母根本听不进去,他们觉得荣鑫是被美国的花花世界迷了眼忘记了根本。
在他们看来,荣鑫就是忘恩负义。跟父母完美没有办法沟通,慢慢的他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差。
荣鑫特别压抑痛苦,他不知道在梦想和父母这二者之间该怎么选择,这问题的答案比他研究的高科技课题还要难。
他开始失眠焦虑,也不敢接父母打过来的电话,他害怕一接起来电话那头就是哭诉和责骂的声音。
他把自己封闭起来,每天只做学习和工作两件事,想着只要忙起来就不会乱想了,可是这么做根本没有用,他的内心越来越煎熬。
后来他去看了心理医生,这时候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很不好了,被确诊了中度的抑郁症。
他早就考了飞行执照
2017年3月15日那天,荣鑫租了一架小型飞机,说是要去兜风散心。
这本来也没什么稀奇的,荣鑫在美国考了飞行执照,没事儿就喜欢开着小飞机到处飞,也算是他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他的能力也是足以掌控这架小飞机的。
所以俱乐部并没有发觉什么异常,就按照正常的手续把飞机租给他了。
可谁也没想到,这趟“兜风”是一趟让荣鑫有去无回的旅程。
这架飞机不大,就是那种只能坐一两个人的小型飞机,关键是还没配备降落伞。租飞机的时候工作人员还特意提醒过他,说这飞机只适合短途飞行,可荣鑫只是笑了笑说他知道。
现在想想他当时心里可能已经做好了打算。起飞后荣鑫隔一会儿就会往回发定位,看起来根本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可之后他竟然打开了自动驾驶模式,这是在8000米的高空,他这么做就是在和玩命画等号。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毛骨悚然,荣鑫打开了舱门,没带任何防护装备,直接从8000米的高空跳了下去。飞机在自动驾驶模式下继续飞行,一直飞到燃油耗尽,一头栽在了美加边境的一片荒野里。
荣鑫就这么消失了,没人知道他到底是死是活,那一年他才27岁。一个前途一片光明的清华博士,为什么会选择这么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可能确实是压力太大了受不了了。
在他心里也许只有在8000米自由落体的过程中,他才真正感受到了解脱。
被找到时已是一具骸骨
荣鑫跳机后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一点踪迹都没留下。美国警方出动了大量人力物力,沿着飞机的飞行路线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可除了那架摔得稀巴烂的小飞机,什么也没找到。
荣鑫到底去哪儿了?机上根本没有降落伞之类的东西,他几乎是没有生还的可能得。
荣鑫的妻子阮倩也急疯了,她四处打听消息,发动身边的朋友帮忙一起找,还在网上发布寻人启事,可都没有消息,6个多月之后法院正式宣告荣鑫死亡。
这样的结果对于阮倩来说,应该也是一种解脱。毕竟总不能一直活在男友失踪的痛苦中,生活还得继续。
之后的间里,荣鑫的父母的生活感觉都停滞了,他们的时间好像就停在了儿子出事的那一天。最开始他们焦急、担忧,后来绝望,最后连个人都变得麻木了。
荣鑫失踪七年后事情终于有了转机,两名徒步旅行者在密歇根州一处偏僻的树林里发现了一具骸骨。
经过DNA比对,确认了这具骸骨就是荣鑫。美国警方第一时间联系了荣鑫的父母,希望他们能来美国认领儿子的遗体,而且还提出警方会承担两人的机票和住宿费用。
可他们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们拒绝了警方的请求,冷冷地说:就让他永远待在美国吧。七年了他们难道就不想再见儿子一面吗?不想把儿子带回家吗?
也许他们还在怨恨荣鑫的“背叛”,如果荣鑫当年听他们的话乖乖回国,是不是就不是出事了。
也可能他们还在为之前和儿子的争吵后悔,要是当时的态度没有那么强硬,而是好好商量着怎么办,结局是不是就会不一样了?
更大的可能是,他们只是无法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不敢去看他们的儿子变成一具骸骨。
七年来他们一直活在儿子可能没死的幻想中,希望彻底破灭就再也不能自欺欺人了。他们宁愿违心地相信儿子还活着,也不愿意接受阴阳两隔的事实。
这句“就让他永远待在美国吧”,与其说是绝情不如说是无奈。
两辈人观念已经不同了
荣鑫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也是很多留学生和海外游子的痛。多少人像他一样背负着父母的期望,远赴重洋,在异国他乡要面对文化差异、语言障碍、还有学业和生活的压力。
荣鑫追求梦想的脚步太快,他和父母的沟通太少,少到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父母的期盼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自身的压力也不小,这些因素缠绕在一起,才最终导致了这起悲剧。
有人选择为了梦想,远离家乡独自奋斗,有人选择为了家庭放弃梦想。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要是荣鑫和父母能够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如果荣鑫能够坦诚地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选择逃避,如果父母能够放下“望子成龙”的执念多听听儿子的心声,也许他们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双方都开心一点。
在面对文化差异时,也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要是他们能试着理解一下荣鑫的想法,接受一下不同的文化,很多矛盾就避免了。荣鑫要是能耐心点多跟爸妈解释解释,好好说说自己的想法,开导开导他们,说不定也能得到他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