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大军上洛?董卓:这些三国游戏真够了!东汉搞政变千人就行

万岁爷 2024-12-11 21:57:48

二十万大军上洛?董卓:这些三国游戏真够了!东汉搞政变千人就行

世人皆知三国游戏中董卓率二十万大军上洛的场景,金戈铁马,旌旗招展,好不威风。可知道吗?当年的董卓听说这个场景,怕是要哈哈大笑了!

要说东汉末年的权力更迭,哪里需要什么二十万大军?在这个衰落的王朝,一场政变往往只需千把人马就能搞定。当年何进掌控西园军,已是洛阳城内最强武力,可最后却被十个宦官玩弄于股掌之间。

那么,东汉时期的洛阳城到底有多少军队?为何董卓带着区区数千兵马,就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占得先机?更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强大的北军五营却常常在关键时刻"倒戈"?

一、洛阳城的军事构成

说起东汉的军事力量,不得不提虎贲军。这支军队可不是一般的禁军,它的地位之特殊,连当时的大将军都要给几分薄面!

建宁元年的一天,虎贲中郎将王甫正在府中用膳,突然听闻大将军窦武派人来请。王甫放下碗筷,笑着对来人说:"我这虎贲军,可是皇上跟前的近卫,连大将军见了也得客客气气的!"

这话虽说有些狂妄,却也不无道理。虎贲军自汉武帝时期就担任皇帝贴身护卫,东汉建立后,更是被刘秀委以重任。这支部队不仅驻扎在宫城之内,还能自由出入皇宫禁地,连"白虎殿"这样的朝堂重地都能随意进出!

有趣的是,虎贲军还有个"副业"——充当仪仗队。每逢皇帝出行,虎贲军总是最靓丽的风景线。他们身着赤红色铠甲,手持金柄长戟,威风凛凛地护卫在銮驾两侧。

再说说羽林军,这支部队可就有意思了。它分为左右两监,说是一支军队,其实是两个独立的营盘。这两个营盘还时常较劲,闹出不少趣事来。

建宁二年,羽林左监窦靖和右监郑泰因为军营操练场地起了争执。两人谁也不让谁,闹到皇帝面前去了。皇帝一听,不禁莞尔,当即下令在两营之间修建一道围墙,从此羽林军就有了"一军两制"的说法。

至于北军五营,那可是洛阳城内最让人眼红的兵权。什么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听着名字普通,可个个都是香饽饽。为啥?因为这五营的将领位置,都是重臣子弟的"专利"!

当年射声营校尉刘表在军中遇到个不听话的小兵,这小兵居然对他说:"我爹可是三公!"刘表一听就笑了:"我们北军五营,哪个不是高官之子?就你爹是三公了不起啊?"

这北军五营还有个规矩,每到朝会,都要派兵把守宫门。这可不是普通的站岗,而是实打实的"掌门人"!朝臣们进出宫门,都得过他们这一关。久而久之,这五营就成了洛阳城内最吃香的"敲门砖"。

这不,汉灵帝在位时,光禄勋梁冀的公子想谋个一官半职,梁冀二话不说就把儿子送进了步兵营。这一进去,可不得了!没几天,朝中大臣见了这位公子,都得客客气气地称一声"营中郎"!

二、权力的砝码:各部队的实际兵力

说起东汉洛阳城的军事实力,外人总以为都是成千上万的大军。可真实情况却让人哭笑不得——那威风凛凛的虎贲军,实际上也不过千把人马!

建宁三年的一天,虎贲中郎将袁术正在进行例行的军队点验。他翻开花名册,一个个清点下来,竟然只有一千出头的兵力。旁边的主簿笑着说:"将军,您这虎贲军名额可是一千五百人呢!"袁术哈哈一笑:"名额是一回事,实际是一回事,反正守住皇宫就够了!"

这虎贲军虽然人少,可待遇却是一等一的好。每名士兵不仅有双份军饷,还能领到专门的"宫廷津贴"。这不,汉灵帝在位时,一个虎贲军小将领的月俸就抵得上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

再说说那羽林军,左右两监加起来也就一千七百来人。可有趣的是,这两监的将领常常为了区区几十人的编制打得不可开交。

建宁四年,右监多了五十个名额,左监统领窦靖立马上书朝廷,说什么"左右不平,有违祖制"。朝廷拗不过他,只好从民部挪了五十个名额给左监。这下可乐坏了左监的兵士,一个个都说:"咱们将军就是厉害,这下终于和右监一般多了!"

说到实力最强的,要数执金吾部下的那七百多"精兵悍将"。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可个个都是从边军中挑选出来的好手。他们分成两队:一队二百人,个个都穿着华丽的丝绸战袍,人称"缇骑";另一队五百二十人,各自配备精钢长戟,号称"百战营"。

当年丁原担任执金吾时,就特别器重这支部队。他常说:"有这七百勇士,洛阳城就稳如泰山!"谁知道这话传到十常侍耳中,他们冷笑道:"就这点人马,也敢说大话?"

可就是这区区七百来人,在朝廷动荡时期发挥了惊人的作用。建宁五年,当大将军窦武率兵围攻北宫时,执金吾董宠就带着这支精锐死死守住了宫门。窦武派出数倍的兵力冲击,却愣是攻不下来!

后来董宠被人问起此事,他笑着说:"不是我们多厉害,实在是这七百弟兄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再说了,守城本来就比攻城容易,何况我们还占着地利!"

更有意思的是,每逢朝廷发饷,这支部队总是走在最前面。一到发饷日,其他部队的将领就眼巴巴地看着执金吾府上的队伍领完饷银离开,这才轮到他们。久而久之,民间就有了句俗语:"宁愿做执金吾府的马夫,也不做别营的队长!"

三、不为人知的军中秘闻

说起长水营,可得先说说曹仁的老爹曹嵩。当年曹嵩在长水营任职时,可是闹出了一桩趣事。那日营中来了位乌桓族的老将,见到曹嵩就说:"大人,您可得好好待我们这些胡人的后代啊!"

原来,这长水营还真有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汉光武帝时期从乌桓部落中挑选的精锐骑兵。这支骑兵世代驻扎在长水营,子子孙孙都以军人为业。到了东汉末年,虽然他们早已汉化,可那份骑射本领却一点没丢!

曹嵩听了老将的话,立即下令:凡是乌桓后裔,每月多发三斗米粮!这一下可把营中其他将士羡慕坏了,纷纷翻起自家族谱,想找找有没有乌桓血统。

再说说宫门司马们之间的那些事。这些人虽然各自管着一处宫门,可私下里也少不了明争暗斗。建宁六年,南宫门司马赵温和北宫门司马刘陶就因为一次值班安排闹得不可开交。

那日正值皇帝祭天,按规矩两人都该到场。可刘陶偏说自己病了,把值班的重担推给了赵温。赵温一气之下,直接上书弹劾刘陶:"身为司马不尽职责,实乃大忌!"

这事闹到了城门校尉蔡邕那里。蔡邕听罢,笑着说了句:"两位都是为国效力的好官,何必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说完,就让两人一起去值班了。

最让人好奇的,要数西园军的那些秘密了。这支部队表面上看起来声势浩大,动辄演练数万人马。可实际上,它更像是个"临时工"队伍!

汉灵帝在位时,西园军经常被派往各地平叛。有趣的是,每次出征,带的都是不同的人马。这是为啥呢?原来西园军根本就没有固定编制,需要多少人就征召多少人,用完就散!

有一回,何进问西园军统领:"你们到底有多少常备人马?"那统领摸着头说:"这个真说不准,要看陛下调多少人给咱们。"何进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

最绝的是西园军的军饷发放。由于没有固定编制,每次发饷都要现场数人头。这可把户部的官员愁坏了,常常抱怨说:"这西园军,数钱比打仗还累!"

不过西园军也有个好处,那就是能随时扩充兵力。当年何进掌权后,就是靠着这个特点,一下子把西园军扩充到了惊人的规模。可惜啊,这支庞大的队伍最终也没派上用场,反倒成了乱军的温床。

四、千人定乾坤:辛亥政变实录

要说东汉朝廷最精彩的一场政变,非建宁元年的"辛亥之变"莫属。这场震惊朝野的大戏,居然只用了不到两千人就完成了!

那一年的秋天,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准备除掉宦官集团。窦武手中最得力的,就是他的两个侄子:步兵校尉窦绍和羽林左监窦靖。一个掌管七百人的步兵营,一个统领八百人的羽林军,加起来也就一千五百人出头。

这点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关键是窦武打的一手好算盘:"只要能控制住北军五营,咱这点人马就够用了!"

可谁知道,对面的王甫也不是省油的灯。这位虎贲中郎将早就布下了一张大网,他手下除了虎贲军,还暗中收买了不少羽林军和厩驺军的将士,总共也就一千来人。

有趣的是,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北军五营身上。这五营虽然每营只有七百多人,可五个营加起来也有三千五百号人马了。谁要是能拿下这支部队,那这场较量就算赢定了!

建宁元年八月的一天,窦武终于按捺不住,下令发动政变。窦绍立马带着步兵营杀向北军营地,想要拉拢这支关键力量。可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在洛阳城内有个赫赫有名的大将,叫张奂。这位老将军虽然没什么直属部队,可在军中的威望却是响当当的。偏偏这时候,十常侍找到了张奂,请他出面调停。

张奂一到北军营地,立刻喝道:"诸位将士听着,宫中的事,哪轮得到我们军中人来插手?都给我老老实实待着!"

这一声吼,可真是石破天惊!那些原本动摇的北军将士,一下子全都站到了朝廷这边。窦武眼看大势已去,只得仓皇撤退。可惜为时已晚,王甫早就派人守住了各个城门,窦武和陈蕃最终都没能逃出生天。

这场政变的结局,着实让人唏嘘。窦武家族经营多年的军事力量,本以为一千五百人已经足够,却没想到在关键时刻连北军的一个营都拉拢不到。而王甫虽然兵力更少,却因为抓住了军中将领的"人心",反倒赢得了这场较量。

最讽刺的是,双方加起来的兵力还不到三千人,却决定了整个朝廷的命运。这样的戏码,在东汉后期的洛阳城中,还要上演好几场!

五、董卓入主洛阳的真相

汉灵帝崩逝后,大将军何进终于坐上了权力的顶峰。他手中握着西园军这支奇兵,在洛阳城内可谓是呼风唤雨。可谁曾想,这位位高权重的大将军,却在一场与宦官的较量中阴沟翻船!

中平六年的那个夏天,何进正在为剿灭十常侍做准备。他一边派人召集各路诸侯勤王,一边暗中调动西园军布防。这时候,一个叫吴匡的小将来报:"启禀大将军,董卓已经带着三千精兵往洛阳来了!"

何进听了这话,不屑地说:"区区三千人马,也敢掺和这洛阳城的大事?"

可何进不知道的是,董卓这三千人马可不是一般的部队。这些都是西凉精锐,常年在边疆作战,个个都是百战老兵。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中还藏着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吕布!

就在何进还在为自己的"完美部署"洋洋得意时,一个更大的惊喜正等着他。原来,他派出去募兵的曹操和刘备,也都带着人马往洛阳赶了!

曹操这边带着家族旧部,召集了约莫千把人马。那刘备也不甘示弱,带着关羽、张飞,也拉起了一支人数相当的队伍。

何进盘算着:自己手里有西园军,城外又有董卓、曹操、刘备这些生力军,这次剿灭宦官,胜券在握!

可十常侍们也没闲着。他们深知在明处斗不过何进,就想了个损招。一天,他们假传皇命,说太后有要事相商,请何进入宫议事。

何进这一进宫,可就出不来了!十常侍早就在甲房布下死士,何进刚踏进门槛,就被乱刀砍死。这位不可一世的大将军,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没搞明白!

何进一死,洛阳城内顿时大乱。张让等宦官挟持了小皇帝刘辩,想要连夜出逃。偏偏这时候,城外的董卓已经率军赶到了!

就这样,董卓带着区区三千兵马,就轻轻松松地接管了洛阳城。他先是假意追剿宦官,随后又扶持刘辩的弟弟刘协上位,一步步成了洛阳城的实际掌控者。

这下可真印证了一句老话:成大事者,不在兵力多寡,而在时机把握。董卓带着三千西凉铁骑,就顺利地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中占得了先机。而那些动辄调动数万大军的诸侯们,反倒成了这场政治大戏的看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