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时光的长河中,艺术宛如一颗神秘而璀璨的星辰,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引领我们穿越生活的表象,触摸灵魂的深处。它不仅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表达载体,更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025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艺术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与繁荣,各种风格、流派、媒介层出不穷,无数艺术家在这个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才华与智慧。
本次专题报道,我们将聚焦那些在艺术领域有着卓越成就和独特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们或扎根传统,在传统的艺术形式中深耕细作,将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或勇于创新,探索未知的艺术边界,为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艺术的内涵,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2025,让我们走进艺术,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领略艺术家们的创作风采。
清峡浮烟处逍遥一砚中
——观著名画家萧天宝作品有感
在当今中国画坛内,萧天宝先生既是一位纯粹的写意追求者,同时也是一位鲜有的精神弘道者。自耕耘艺海以来,先生始终如一,在笔墨上恪守了传统笔墨的文脉精髓,在画道上则充分延续了中国文人画“载道”的内核追求。尤其是在画坛风云变幻之际,萧天宝先生也是能立定精神,并以极其清醒的艺术自觉,构建起独具品格的山水风范。每一幅画作,都是实现了自然之道与心灵境界的双重叩问。而这种由“味象”臻于“写心”的艺术蜕变,也正是其技道并进、参悟画理真谛的明证,较于时下浮华者,实有霄壤之别!
但凡山水画作,无不是贵乎天然气象,一旦刻意矫饰,则必流于匠俗气。而作为当代山水画名家,萧天宝先生笔下的山水就是自有一番天趣,是谓贯想山林真面目而流露于毫端也!在写意上,萧天宝先生自觉回归于古意,让每一幅山水画,都能成为心灵抒怀的归宿,而画中一切的山水意象,也都是源于萧天宝先生心灵与写生的双重构建。所以看他的山水画,每一幅都是气味荒寒,每一处也都是苍茫峻嶒,观之,实有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韵奇趣。
在画法上,萧天宝先生对“画必南宗”的取法真诠也是自有领会,尤其对宋元文人画精髓的承继最为显著。看其笔墨立意,是融工笔之精微与写意之洒脱于一炉,画面中巉岩峭壁、怒石横矶,皆以钩斫摺带等传统皴法精心构筑,既得古人法度,又见自家面貌。观其满幅经营,恍若参与天地鸿蒙之初的开辟:千峰竞秀间怒江奔涌,万壑争流处怪石嶙峋。通幅宏观纵览则见稠山密麓,细品妙处又见柳荫长堤、津渡弥弥。更有点睛之笔,如贾客扬帆,于烟波渺茫处化作淡淡遥影,令观者顿生“咫尺千里”的旷然之思!画中妙意,可游可居!
清峡浮烟处,逍遥一砚中。在现代化文明的洪流裹挟下,人类精神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理性化进程,刻板思维也如同无形枷锁,禁锢着心灵的跃动。但艺术的存在,就是为了守护人性中最珍贵的感性维度——人终究不是机器,内心深处的情感境界可以被蒙蔽,但却永远不会消失。而萧天宝先生的画作,实际就是对这种精神困局的一种强烈回应。当浮华散尽,铅华褪去,萧天宝先生以一颗澄明如镜之心,终得艺术真谛的觉醒。笔墨褪尽火气而归于平淡,身心超然物外而游于林泉。及至运思挥毫时,他已悄然完成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本真彻悟……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田继学
2025年3月30日书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