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作为江南文化重镇,历经千年而不衰,历代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众多经典诗篇,为苏州增添了无限诗意。
本文精选了8首与苏州有关的最具代表性的好诗,都是不可不读的佳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8首 明朝唐寅的《把酒对月歌》
我也不登天子船,
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
万树桃花月满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人不愿追求功名利禄,只愿在苏州城外的茅屋中,欣赏桃花与明月。
诗中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苏州的眷恋和赞美,自由与豁达溢出满纸。
第7首 明朝高启《姑苏杂咏 吴宫》
吴王旧宫水烟空,
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
年年先发馆娃宫。
这首诗借吴宫遗址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水烟空”三字写尽繁华消散,又以兰叶红艳反衬人迹罕至,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后两句赋予春色人格,暗示历史轮回的永恒主题。
此诗继承唐代怀古诗传统,在明代复古思潮中独具特色,别有一番诗意。
第6首 唐朝杜荀鹤的《送人游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这首诗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苏州的水乡特色,犹如一幅姑苏丽景图。
诗人想象友人到达苏州后,看到的是枕河而居的人家、密集的水港和小桥。夜市热闹非凡,春日的船上载满了绮罗,月色满河。
诗中不仅展现了苏州的水乡风貌,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读之带来诗意和美感。
第5首 唐朝白居易的《登阊门闲望》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诗人登上阊门,俯瞰苏州城,只见一片郁郁苍苍,感受到苏州的雄伟与富庶。
诗中描绘了苏州的繁华景象:城内高楼林立,管弦飘荡;城外舟船如织,乌鹊桥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美丽。
这首诗生动展现了苏州作为江南名城的繁荣与富庶,令后人心生向往之情。
第4首 唐朝张籍的《题虎丘》
望月登楼海气昏,
剑池无底镇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
日暮先教锁寺门。
诗人在虎丘登楼望月,海气弥漫,剑池深邃,仿佛镇住了云根。
老僧担心山会移走,日暮时分便锁上寺门。
这首诗想象力丰富,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虎丘的神秘与宁静,展现了苏州的山水之美和文化底蕴,令人回味。
第3首 南宋范成大的《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雨垂杨系画船。
诗人在横塘送别友人,描绘了横塘的春日景色:春水绿波,石桥朱塔,细雨中垂杨依依,画船停泊。
诗中情景交融,通过对横塘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2首 唐朝李白的《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是一首经典的怀古诗,通过对苏州旧苑荒台的描写,通过强烈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曾经繁华的吴王宫苑如今已荒芜,只有杨柳依旧青翠,菱歌依旧清唱。西江的明月依旧照耀着这片土地,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诗中既有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苏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第1首 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提到苏州,怎能不提这首诗?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苏州枫桥边的夜泊情景。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边枫树、渔火点点,诗人愁绪满怀难以入眠。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更添几分凄凉与宁静,历经千年,至今仍在敲拨你我的心弦。
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秋夜图景,表达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也展现了苏州的宁静与深沉。
朋友们,最精彩的8首“姑苏之诗”分享完了,确实都是诗意盎然的佳作,为苏州城增添了无限诗意。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与苏州有关的精彩好诗,欢迎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