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为笔,书写提质增效新答卷——“2024司法足迹”系列报道之四

人民法院报 2025-01-12 11:45:31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激昂号角。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司法改革举足轻重。回首过去的一年,从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修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到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构建完善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司法改革步履坚定,决心彰显。

“九分落实”“六五改革纲要”“人民法院案例库”“交叉执行”……这些2024年热词让法院深化改革有了具象,为法治中国前行提供了新的注脚。

一年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接续奋斗、实干笃行,积极稳妥谱写改革新篇章,交出质效新答卷。

立足法院职能 精心谋划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

2024年7月24日,在全国大法官研讨班开班式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指出,深化思想认识,狠抓九分落实,不折不扣把全会改革部署落到实处。

改革始终在路上。

2024年12月,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明确200余项具体改革任务,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人民法院新一轮司法改革中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规范“权”和“责”,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

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细化审判组织办案权责和院庭长监督管理权责,完善审判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强化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完善合议制、审判委员会制度和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完善司法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加强法官惩戒委员会建设,刀刃向内强化司法公正。

——做实为人民司法,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打出为民司法“组合拳”,加强和规范适用人身安全保护令、人格权侵害禁令、家庭教育指导令,落实关爱未成年人提示、社会调查等制度;全面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站服务”,构建高效便民、智慧精准的诉讼服务体系……

——以审判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为导向,优化审判质效管理。

构建完善符合司法规律、务实管用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在指标繁简上做“减法”,在提质增效上做“加法”,向管理要质效;健全数据会商机制,提升业务指导精准度。

人民法院以“九分落实”为要,促进改革落地落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提升审判质效 实质化解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18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全部进入或优于合理区间,指标达标率100%……”一组数据,凸显出2024年内蒙古法院整体工作成效。

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4年新收案件7392件,审执结6926件,18项指标全部达标,14项居全省首列,成绩亮眼。

“受理各类案件16735件,结案14861件,法官人均结案261件。”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们以行动交出了一份18项指标达标率为100%的履职“成绩单”。

……

过去的一年,在各地法院实现审判质效飞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秘笈”?

法院人的“KPI”——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针拨回到2024年1月,全国法院正式施行《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包含指标26项,其中多数设合理区间参考值。

“2024年上半年,全国法院26项指标中有23项向好,但部分法院也陷入‘唯数据论’,指标任务被层层摊派、逐级加码。”最高法审管办负责人表示。

决不能为了“数据好看”而让群众“事情难办”。

2024年9月,最高法修订指标体系,从26项精简为18项,优化数据通报,突出“体检表”功能定位,推动各级法院依法履职,把指标评价成效更多体现在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上。

“新‘体检表’的核心价值不在于统计数据,而是透过数据找准问题、研判工作、提升质效。”2025年1月6日,最高法首场法官讲坛开讲,聚焦法院考核,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李国毫表示,新指标体系助力基层减负,推动法院树立科学管理理念,指导审判工作向好向前。

提升审判质效、抓好管理的同时,也要坚决防止“程序空转”。

2024年12月,最高法发布《关于在审判工作中促进提质增效推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指导意见》,力图以解决“程序空转”为小切口,推动各级法院用最优质量、最高效率、最佳效果处理好每一个案件,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一次性解决,切实做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无论是指导性案例、参考案例,亦或是“法答网”答问,都为一线法官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提高审判质效、更好实现“三个效果”相统一提供了有效抓手。

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收录最高法指导性案例和经审核入库的参考案例。此前,“法答网”于2023年7月1日正式运行,截至2024年末,已向社会发布14批72个精选答问,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力推交叉执行 做优涉外司法

“没想到法院还能帮我把赔偿款追回来!这可真是给咱老百姓主持公道啊,太感谢了!”江苏的陈先生紧紧握着刚拿到的赔偿款,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历经波折后终得权利兑现的欣慰与感动。

陈先生妻子与索某的交通事故赔偿案,由于没有财产线索,多年未执结,2024年初,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邳州市人民法院办理,经多次沟通查控,索某最终交付执行款。数年积案在交叉执行立案20天内圆满解决。

这只是各地法院综合运用交叉执行方式的一个缩影。

2023年10月,最高法部署交叉执行工作试点,明确适用范围、程序规范和要求。期间最高法执行局带头督办5件案件,成功化解一批“骨头案”,收效良好。

其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执行标的额最大的知识产权案件——“蜜胺”执行案,由最高法亲自督办,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级执行,四级三地九家法院协同,于2024年1月达成和解,一案和解实现多方共赢,关联案件一并了结。8月,和解协议约定的4.4亿元赔偿款已全部履行,司法保障实现了从应然到实然的跨越。

2024年,最高法在试点经验的沃土上精心耕耘,将交叉执行工作的种子撒向全国。7月,最高法首次发布交叉执行工作情况及十个典型案例,进一步推进交叉执行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如今,交叉执行案件数量稳步攀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

以交叉执行的“小切口”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大战略”,人民法院以扎实举措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上海法院自2024年5月起,开展交叉执行能力大比武,至11月底,11937件案件启动交叉执行,4324件有实质进展,执行到位23.8亿元,整体到位率41.9%。

在黑龙江,自2024年初开展“雷霆2024”行动以来,借助交叉执行推动7779件积案,取得实质进展3539件,执行到位40.83亿元。

……

人民法院办实事、解难题,厚植平安中国的法治之基,也要讲好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法治故事。

2024年12月30日,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揭牌成立,紧盯“建设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的目标,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司法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法院深化国际商事法庭运行机制建设,推动“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实质化运行,持续推进国际商事纠纷公正高效解决,努力以高水平涉外审判工作支撑和服务高水平改革开放。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新征程上,人民法院将始终锚定中国式现代化航向,回应人民热望,于司法改革中创新,在服务大局里担当,为公平正义寻策,逐光破浪,持续前行。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见习记者 李欣妍

责任编辑:万紫千丨联系电话:(010)67550939丨电子邮箱:fyxw@rmfyb.cn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