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小松》初读直觉惊艳,再读已懂人生

阿芳评诗 2024-03-18 00:20:53

一起写作的朋友沮丧地告诉我,他每天的阅读量寥寥无几,甚至不到两位数。

他的内容太小众,很难引起大部分读者的共鸣。我深知他的困扰,却不知道如何安慰他。

因为,曾经我也有相同的困扰。每当看到其他热门文章10W+的阅读量,而自己阅读量不到三位数。那一瞬间我好像看不到希望,是我真的不行吗?

直到我读了杜荀鹤的《小松》,我才明白在低谷时期,我们更应该坚持自己,积极面对挑战。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别人10万+的阅读量背后,有我们看不到的努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赏析这首诗,并从诗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创作之路加油鼓劲。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明面上写松树,但实际上托物言志,用松来比喻人,寓意深长。

这首诗的大意是:

从小刺头藏在深深的草丛里,到如今才渐渐觉得超出蓬蒿。

当时人不识得它是凌云之木,直到它高耸入云霄才说它高。

诗中的小松生长环境非常糟糕,土壤贫瘠营养不足,还被杂草和其他树木包围,没有充足的阳光雨露。

这正如我们普通人的命运与困境:小镇做题家、就业困难、工作家庭不能两全……

杜荀鹤出身微寒,以小松自喻,实在贴切。是在暗示自己的生活状态与遭遇。

盛唐繁荣辉煌,安史之乱后的晚唐,又经历了藩镇割据、宦官专制,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杜荀鹤就生活在这个黑暗时期。

乱世中,百姓苦,普通文人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想要通过科举及第做官,是难于上青天。

因为,晚唐的腐败已经渗透到科举场,考场由公卿子弟把持,中进士难。

即使中进士后,没有人有“权威”的官爵表荐,也不能入朝为官。

杜荀鹤出生寒门,一没钱二没人,空有才华凌云之志。他想早点出身头地,四处拜谒过官员,但没什么效果。恰逢唐末黄巢起义,朱温镇压有功,他在朱温表荐下,中第8名进士。

时局动荡不安,杜荀鹤得到田頵的重用。

一切看似步入正轨,向自己理想进发。

但朱温起兵反唐,杜荀鹤觉得朱和董卓之流已无区别,翰林学士对自己已没有吸引力,他称病回乡过起了隐居生活,翌年驾鹤西去。

了解他的人生轨迹后,我们再读这首诗,不难发现其中丰富的人生哲理。

开头两句“自小刺头深草里。 ”写小松刚长出来的状态,渺小的它淹没在杂草从里。

它好奇地打量着周围,都是比自己高、比自己强壮的野草,再低头看自己,孤身一人。

四周茂盛的杂草让它感到窒息,它感到自卑、无助,甚至沮丧,它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生活在这里?

突然,它看到一丝光亮,透过杂草缝隙的余光,让它倍感温暖。小松开始疯狂模式,努力向下扎根,努力向上生长。

突然有一天,它感觉阳光是那么温暖,才低头看看自己,不知不觉间,曾经铺天盖地的杂草已经在脚下。

小松已经长大了。

小松初入职场,周围的杂草都没有正眼瞧过他,路过的行人也难发现它的踪迹。更不会知道它是凌云之木。

直到小松长成参天大树,蓬蒿抬头仰视它、羡慕它。行人在树下休息,才开始感慨:这是一颗了不起的树。

短短四句,读起来让人感慨万千。这是小松的成长,更是我们的成长。

成长路上最困难的事,是认识自己。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压力让我们喘不过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需要打理。

所以,在你艰难成长时,就算再有能耐,也鲜少有人慧眼识珠,在茫茫人海找到你。

鼓励很少,沮丧是常事。

但是,越是在最艰难的时候,越是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自己发光,而不是等待被别人照亮。

努力沉淀,积蓄力量,是最坚固的牢。

拨云见日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最后,愿每一颗“小松”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亮出独一无二的魅力和光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谢谢!

​​

0 阅读:0

阿芳评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