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9年毛主席参观斯大林汽车工厂,发出“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造不出来”的感慨,到如今拥有联合国525个工业分类、制造业总量占全球35%的制造业大国,不得不令人感叹,中国的崛起实在是太快了。
而这也不禁令人深思,为何中国能快速崛起?
所谓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也都不尽相同。
有人认为是制度,有人认为是政党,当然也可能有人认为是运气。
恰好英国媒体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将中国的快速崛起归功于三位推动者的贡献之上。
因此今天我们就从英国媒体的视角,来看看中国崛起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三位推动者究竟做了些什么。
一、袁隆平
但凡上过中学历史课的人应该都知道,1960年前后,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三年自然灾害,百姓吃不饱饭,人间惨剧时有发生。
崛起说白了就是发展,试问一个饭都吃不饱的国家谈何发展?
老百姓整天埋头于农田当中,满脑子思考的都是来年的收成,生产力得不到解放,谁来思考科学技术进步等问题?
好在,天佑中华,时任湖南省安江农校实习生的袁隆平站了出来。
他原本的研究方向是红薯、西瓜,但他敏锐的察觉到只有水稻的产量才能保障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不饿肚子。
再加上1961年,他在农场稻田中发现了天然杂交水稻,于是毅然决然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当中。
经过三年埋头苦耕,袁隆平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的稻田千千万万的稻穗当中找到了6株不育株。
次年,也就是1966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
国家从他的论文中看到了中国粮食的未来,于是从那之后,国家科委决定对袁隆平的水稻研究大力支持,哪怕那十年动荡,国家也始终没改变过对袁隆平的态度。
而袁隆平也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他带领着团队经过10余年实践总结,终于在1974年培育出能大规模应用的高产杂交水稻南优2号,并在两年后成功于全国范围内开始种植生产。
理论上到此中国粮食危机已经得到解决,年近五十的袁隆平已然可以安度余生。
然而袁隆平并没有就此止步不前,他认为自己的水稻还可以进一步增产。
于是1987年他组成两系法杂交水稻协作组开始攻关,成功在1995年让原本三系杂交稻增产5%到10%。
而后袁隆平又提出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级杂交水稻路线,并最终成功实现亩产近千斤的目标,让中国人彻底免于饿肚子的历史循环。
还是那句话,饭都吃不饱如何谈发展。
如果当年没有袁隆平等一众致力于粮食生产的科学家,而是把目光都放在别的方面上,那么中国的崛起可能还要走很多弯路。
二、于敏
吃饱饭很重要,它是国家崛起的基石,但崛起光靠吃饱饭也是不行的,还需要强大的自卫能力。
如果没有国家安全,崛起只是纸上谈兵。
阿富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年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便向阿富汗发起了一场以反恐为名义的战争。
在美军的火力照射下,大量无辜百姓也成了枪下冤魂。
阿富汗为什么不得不承受此劫难?这当然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当年阿富汗拥有足以保障国家安全的核武器,美国定然不敢如此肆无忌惮。
同样的道理,新中国的发展需要核武器保驾护航,于是1961年1月份,钱三强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理论组组长于敏展开了一场意义重大的谈话,钱三强希望于敏参加氢弹理论预先研究。
于敏深知使命的重大,他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开始了隐姓埋名攻克核武器的生活。
隐姓埋名四个字现代人可能无法理解其厚重,2019年张译主演了一部电影叫做《我和我的祖国》,张译在剧中饰演的核武器工程师,为了保密,数十年几乎没有和外界家人取得过任何联系。
为了祖国事业,他将自己的大好青春全部奉献给了核物理,直到因病离岗,他才有机会在公交车上和曾经的恋人再次相遇。
电影最后的一幕,沉重到让人窒息,而这正是当年无数核物理工作者包括于敏在内的人生缩影,半点不作假。
历史证明,钱三强当年还真没看错人,仅花了5年时间,由于敏带队的理论部便通过j501机器找到了热材料充分燃烧的关键所在。
到1966年12月份,氢弹原理被于敏成功挖掘,次年6月份,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试爆成功。
氢弹爆炸成功令人振奋不已,这意味着中国的路没有走错,前途一片光明。
但当时中国的核武器技术相比国际先进水平还差了老远,所以每个人都没有因此松懈下来。
于敏也深知任重而道远,于是1969年带领团队直接来到了绵阳深山里,开始研究二代核武器。
又经过了长达十数年隐姓埋名的研究,于敏成功带领团队研制出第二代核武器,并依旧在他的指挥之下,1988年中国中子弹实验圆满成功。
自此,中国人的脊梁才真正挺拔了起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打拥有核武器的中国的主意。
三、钱学森
有了国家安全就一定能繁荣富强吗?答案显然是否。
朝鲜从2006年起就成了有核国家,但朝鲜如今依旧是落后和低收入国家的代表,其gdp依旧处于无法统计状态。
原因很简单,有了核武器,只能保证其他国家不敢打你,但并不能保证其他国家一定和你做生意。
你的经济发展不起来,抱着核武器独守空房也是惘然。
那要怎样才能让其他国家和你做生意呢?答案就是拥有核武器的导弹投送能力。
一来让其他大国感受到威胁,从而增加自己国际经济谈判筹码。
二来让其他小国感受到安全并选择依附,从而增大自己国际地位与威望。
所以1948年新中国建立前夕祖国解放事业胜利在望,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钱学森,就意识到了中国需要导弹,于是要求退出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并同时为归国报效祖国做好了一系列准备。
然而美国政府却不愿意钱学森离开,1950年美国政府指责钱学森是非法入境的共产党员,钱学森因此被拘留。
尽管后面被保释但依旧受到移民局的监视,时间长达五年之久。
为了让钱学森归国,中国政府和美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会谈,终于于1955年6月,钱学森被告知可以离开美国。
回国之后钱学森立马投入到了科研事业当中,他先是成立了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接着又在中国科技大学讲授星际航行概论和物理力学,随后又提出荣获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的工程控制理论。
恰好,当时中国面临着导弹研制的需求,钱学森被委以重任,开始着手起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
研究院成立之后,1958年钱学森又开展起了中国第一枚进程导弹研发制造工作。
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1966年,一颗运载原子弹的中近程导弹在酒泉发射场成功发射并实现爆炸。
这也意味着从1966年开始,中国拥有了中近程核武器导弹投射能力。
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了属于自己的国际经济谈判工具,中国拥有了真正的投资吸引能力。
毕竟一个有核投射能力的国家和无核投射能力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
从商人的角度来说,大家也更希望和有核投射能力国家做生意,这样的国家,国家政权稳定,营商风险更低。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崛起离不开袁隆平、余敏以及钱学森这三位伟大科学家的贡献。
中国人有如今的美好生活,也和他们息息相关,吃水不忘挖井人,三位伟大科学家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当然,国家的发展不能止步不前,因此在铭记三位科学家的同时,我们也要呼吁更多的科技人才传承三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以及奋斗精神,为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于敏》
百度百科《钱学森》
百度百科《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