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春林
按旅游规划,旅游行程的第二天7月11日,我和家人参观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说到热带植物园的植物,其实最主要的就是热带雨林。地球上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非洲的扎伊尔河流域和亚洲的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有众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陆地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虽然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却分布着地球上生物物种的70%。所以,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库、基因库和知识库,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因而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西双版纳地处东南亚热带的北缘,是北回归线附近迄今尚保存有大面积热带雨林的少数地区。其土地总面积约19200平方千米,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500,却分布有约5000种高等植物,占全国种类的1/6:700余种脊椎动物,占全国种类的1/4;无脊椎动物占全国种类的半数以上,为我国生物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是镶嵌在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宝石。
而我们参观的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北纬21°41',东径101°25'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全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它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也是西双版纳唯一的国家五星级旅游风景区。拥有的13700多种引自世界各地的热带植物,在39个景观优美、科学和民族文化内涵丰富的专类园区中茁壮生长,奇花异木,鸟语花香,构成了一幅幅特有的画面。如果说西双版纳是镶嵌在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宝石,那么中科院热带植物园就像是镶嵌在西双版纳景区里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每年都有数十万的游客慕名而来参观。
上午9点多,我们在市区告庄勐巴拉娜西大剧院门口旁集合上车,乘空调大巴前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大约10点20多,就到了植物园大门。我们乘坐的大巴共有39名乘员,在导游的组织下,拼成了以大巴车牌号为名的临时旅游团。导游姓李,当地知青二代,80后出生的人,五官端正、棱角分明、皮肤黝黑,身材壮硕的中年汉子。他父亲是湖南衡阳知青、母亲是西双版纳哈尼族人。从事导游工作8年多了,他推荐大家乘坐景区游览车,选择的是西游览区线,行程大约8.5公里。西游览区线路径是西门站始发——奇花异卉园站——热气球站——百果园站——游览车换乘站——西门终点。到了各站点后,游客下车步行,认真听取导游绘声绘色讲解。平心而论,跟团的李导游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丰富的景区景观知识,一路上不辞辛劳、尽职尽责,向游客们娓娓道来,一会儿科普满满,一会儿趣味丛生,引来大家一片称赞。
尤为令我震撼的是“流血的”龙血树与植物学家蔡希陶的故事。有民间传说,巨龙与大象交战时,巨龙血酒大地,从土壤中生出来的便是龙血树。当龙血树受损伤时,树干会流出像血浆一样的深红色粘液,这种粘液在传说中被认为是龙血,龙血树因此得名。版纳植物园的创始人蔡希陶教授,在60年代便发现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流出的“血液”是开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良药,并研发出了药物——“雨林牌”血竭。蔡希陶教授去世之后,他一半的骨灰便埋在一株他亲手种植的龙血树下,以示纪念。
此外,龙血树常生于气候干热的石灰岩石隙生境,树态美观,生长更新缓慢。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大肆采集和砍伐,已濒临灭绝。版纳植物园于2003年开始扦插繁殖柬埔寨龙血树,并种植了142亩柬埔寨龙血树苗,2014年已大面积开花,标志着柬埔寨龙血树迁地保护种已获得成功。
传奇贝叶棕则是傣文化的载体。贝叶棕是佛教“五树六花”之一,在古代,由于种植技术不成熟,贝叶棕很难种活,所以贝叶棕也只是零星分布在西双版纳的一些佛寺中。西双版纳地区受佛教文化影响,傣族的文学、历史与生存智慧均刻写在贝叶上,因此西双版纳的文化也被称之为“贝叶文化”。贝叶棕是一次性花果植物,寿命约为60年。版纳植物园在1959年建园之初,就开始繁育种植贝叶棕,现已长成30多米高的大树,最早种植的这批贝叶棕于2020年开始开花、结果,完成了它们壮烈的一生。贝叶棕一个花序就有2400万朵花,2021年贝叶棕开花时曾展现一片胜景。
一路景点接踵而至、美不胜收。我就沿李导带领的路线,将沿途拍摄到的照片,挑选若干张罗列如下,分享各位。
工作中的李导游
红花文殊兰
木棉树开攀枝花,我终于知晓木棉花又叫攀枝花。
火中红玫瑰
能承重数十公斤的王莲
变色叶蕉
闻歌起舞的舞草
为昆虫设置陷阱的猪笼草
只长枝不长叶和果实的光棍树
一生一世只开一次花的贝叶棕
铁力木
令人惊恐的见血封喉树
高高的槟榔树上结槟榔
绞杀现象与共生 热带雨林奇观
三角棕 马达加斯加移植
世界上最轻、生长最快的轻木
龙船花 缅甸国花
腰果树
菩提树
热带雨林的标志树——望天树
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1
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2
(本文照片均为作者拍摄)
2024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