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黄河大桥收取护送费引发争议,这样的收费真的合理吗?

我是徐显圣 2024-09-16 00:57:07

山东滨州黄河大桥的“护送费”事件掀起了轩然大波。公路上开大货车的司机辛苦谋生,结果还要被迫交一笔名为“护送费”的钱,难道这就是现代版的“路霸”吗?

大货车司机西先生正按照合法手续持证上路,没想到,到了黄河大桥这儿,他却被路政人员拦了下来,说他的车“超宽”了,要交500元“护送费”。讲真,

这一开口就是500元,我真心为西先生感到不值,明明手续齐全,为什么还要交钱?

按照路政人员的说法,这500元是大桥公司定的标准,不论车有没有合法证件,只要超宽就得交。我心里不禁发出疑问:难道现在的公路收费是“公司私人订制”的吗?这年头连收费标准都能随便改,那岂不是谁都可以来一套自己的“规矩”?

西先生虽然满心疑问,但毕竟人在路上,时间就是金钱,货物还得按时送到客户手上。于是他只能默默交了这笔“冤枉钱”。可交钱也就算了,当他拿到收据时,发现收款方竟然是个人账户!

我的天,这一发现直接把愤怒值拉满!好好一笔“官方收费”,结果钱进了私人腰包,难道这桥收费成了“马甲”下的保护费?

作为一条重要的交通枢纽,黄河大桥当然要收费,这不稀奇。建大桥花了那么多钱,日常维护也要投入大量资源,收取通行费或维护费,大家都能理解。

问题在于,这所谓的“护送费”究竟是什么鬼?这东西既不在通行费里,也不像什么政府明文规定的收费项目,突然就冒了出来。为什么一个大桥公司可以随意定制收费标准?难道桥梁管理成了私人领地?

更让人困惑的是,西先生的车已经办了超限证,按道理是合法上路的,为什么还要交额外的“护送费”?

这件事最让人气愤的就是这种双重标准:一方面,你让司机按照法规办手续,另一方面,却要司机无论办没办手续都得交钱。这种“有证没证都一样”的操作,已经突破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再来说说那张盖着公司印章的收据,收款方却是私人账户的荒唐操作。每当我想到这事,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这500元到底进了谁的口袋?如果这笔钱真的是为了护送服务,那为什么不进公司的公共账户?如果不是,那这笔钱算什么?难道这些路政人员是在利用职务之便,搞“公私兼营”,捞一把快钱?

不得不说,这种私收公款的现象,已经让我们对公路管理的公正性产生了严重怀疑。

更何况,事件曝光后,有不少其他司机也站出来,表示自己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想想看,有多少司机像西先生一样,默默交了“护送费”,却根本不知道这些钱去了哪里?

说到底,这事背后反映的是权力的滥用问题。路政人员本应是道路秩序的维护者,保护大家的行车安全。

可是,某些人却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少数人谋取私利。他们设下收费陷阱,司机们明明合法上路,最后却要花钱买“平安”。

本应服务于人民的公路管理,竟然成了某些人谋利的工具。看到这一切,我不禁心寒:作为普通百姓,难道我们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承受?谁来为司机们主持公道?谁来监督这些权力的滥用?

说到这里,问题的根源就出来了:监管。

为什么这种乱收费现象会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管的缺位。公路收费本应受到严格的管理,确保所有收费项目透明、合法。

这起事件的发生,暴露了监管层面上的巨大漏洞。公司可以随意制定收费标准,路政人员可以肆意收钱,甚至私人账户都可以用来收取公共费用,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公路管理的制度存在严重问题。

我们不得不反思,政府部门是否对这些收费行为进行了足够的监督?公路管理是否真正落实了制度?如果这些乱象长期存在,又有多少司机在这种不透明的收费制度下默默吃亏?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愤怒上,更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所有的公路收费项目都应该公开透明,政府部门要对每一笔收费进行严格审查。特别是涉及护送服务的费用,应该明确公示收费标准,避免公司私自定价。

对于司机们而言,遇到这种不合理的收费情况,必须要有一个畅通的投诉渠道。

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确保司机们的权益得到保障,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对于那些滥用职权、私自收费的路政人员,应该依法追责,绝不姑息。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手段,才能让这些人不再敢随意滥用职权。

公路管理不仅仅是收钱,更应该是为公众服务。改革制度,减少灰色地带,才能真正让公路收费回归合理与合法。

黄河大桥的乱收费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公路是为大家服务的公共设施,收费也应该是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内进行。

我们希望,这样的乱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也期盼着,有一天,我们能在一个更加透明、公正的社会中行走,司机们能安心上路,不再为一笔不明不白的“护送费”心烦。

最终,我们要的只是一个公平的环境,一个合法的秩序,让每个人都能在阳光下安心前行。

0 阅读:14

我是徐显圣

简介:分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