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认为,那些谈不好恋爱的人,大多都是内在有一个没成熟的小孩。它代表着你在儿时时有没被满足的内在需求,导致了你在成年后性格急躁、易怒,以及强烈的依赖和害怕被抛弃、被拒绝。所以,一旦爱上了一个人时,就会变得很幼稚,好像是为之前的自己争取什么补偿一样。尽管每段感情的开始或许不同,但往往结果却不尽相同。
我身边的朋友小爽,她因为童年时期很少被父母关注,导致在感情中极度渴望获得对方的所有注意力,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她的几段恋情都是以激烈的争吵结束,有的是对方无法忍受她的疑神疑鬼,也有她自己觉得很累而想要结束感情,觉得单身的自己更理智且体面一些。小爽清楚易怒、攻击性强且情绪化的自己是不讨喜的,她也对那些相处很好、默契十足的情侣心生羡慕,渴望拥有一段不让自己感到心累的恋爱,但她始终没找到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好办法。
在反复经历了几次失败的恋情后,小爽渐渐开始了逃避,变成一种所谓“成熟且通透”的人。她对朋友慷慨大方,对待工作认真,却唯独对自己的感情不再期待。当你问到她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感情,她回答说:“一段健康的感情。”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却成了一种奢望。
其实小爽的身上,有这个时代很多优秀的独身主义的缩影。他们渴望拥有一段正常的恋爱关系,却又不愿将就;时而会害怕自己孤独终老,但更多的时候,又觉得独处时最有安全感,因此就放弃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对这群“很难恋爱”的人来说,重新尝试迈出第一步确实是需要很多的勇气和挑战。成年人往往倾向于不冒险,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毕竟,蜷缩在自己的壳里,是一种安全感。
在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中提到:人们都希望被别人需要,却往往事与愿违,一点一点放弃自己的想法,想哭的时候一笑了之。或许,人们都是这样生活下去的。面对现实的悖逆,我们常常倾向于退缩,毕竟不努力就不会受伤,也不会失望。不被拒绝的最好做法,就是减少期待。
就像剧中的男主角,尽管在学业和职业生涯中都很优秀,有着不错的薪水,可在感情上显得尤为不开窍。他内心的小孩不是太过作闹,而是过分的懂事。正因太过通透,所以不奢望,屡遭失败后,就选择逃避。看似无欲无求的他,其实内心比谁都渴望被坚定选择。直到一个擅长恋爱的女主闯入他的世界,才打破了他曾经的界限,一切生活轨迹才悄然转变。
男主角所面临的困境,是“恋爱失败的魔咒”,而女主教会他,不要给自己的感情预设结果,才能摆脱了魔咒。告诉自己内在的小孩,勇敢的尝试一下,或许这一次结果真的没那么糟糕呢?爱情虽然麻烦,但长久的独行也并非易事啊。毕竟,完美契合的伴侣并不存在,但在麻烦又混乱的日常中,交织着失望和惊喜的感情,同样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后来,随着两个人第一次拥抱、第一次袒露心声、第一次面对彼此的伤痕相互治愈,男主角也终于感受到,喜欢上一个人竟是如此美妙。所以,不妨尝试和自己内心的小孩对对话。如果你觉得患得患失是你的感情魔咒,不妨试着把注意力不要全部寄托在对方身上;如果你渴望有自己的空间,不愿被束缚,就要坦诚地告诉对方你的想法;如果你对承诺和“永远”感到恐惧,那就放慢节奏,顺其自然,不去过分忧虑未来。
那些过往的失败经历,就像既定的轨迹,束缚着我们的生命。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勇敢地挣脱这些束缚,用新的心态去拥抱爱情。或许,这样的尝试会给我们一个豁然开朗的结果出现。
最后,如果有幸被偏爱,那就以同等的爱去回馈对方。如果爱情还没有到来,那就好好呵护自己内心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