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市场上五颜六色的衣服,看似美观却可能暗藏隐患,央视曾曝光了一批被检测为致癌物超标27倍的衣物。
这些衣物不仅颜色鲜艳,更是价格诱人,然而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人们每天接触这些纺织品,可能会造成DNA结构的改变,更可怕的是,这种威胁往往不易察觉。
这些衣服的危害究竟从何而来?面对难以察觉的危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纺织品中的隐形杀手
纺织品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抽检发现,不少衣物和家纺用品因使用劣质染料或助剂,致癌物含量严重超标。
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302批次休闲服装进行抽检,其中近两成产品不合格。
一家深圳企业生产的女装中,致癌芳香胺染料含量高达540毫克/千克,超出国家标准27倍。
此类衣物的长期接触可能引发恶心、头痛甚至癌变,而在2005年,珠三角地区的服装抽检中也曾发现芳香胺超标达190倍的产品。
不仅是衣服,床上用品中也频现类似问题,2022年,某省对173批次床单、被套等抽检发现,超过10%的产品含甲醛或致癌芳香胺超标。
这些“毒衣物”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商家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早已被禁止的劣质染料和化学助剂。
服装中的致癌物质
致癌芳香胺染料是近年来服装中最常被检测出的问题之一,这类物质在纺织品染色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但它们在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后,可能分解出20多种具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化合物,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等恶性疾病。
致癌芳香胺化合物在体内经过活化作用之后,可能改变人体的DNA结构,这也是诱发癌症和恶性肿瘤的重要因素。
除了致癌芳香胺染料,甲醛也是服装中常见的有害物质,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甲醛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皮肤过敏,甚至诱发癌症。
甲醛在服装中通常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含甲醛的染料,用于提升衣物的染色牢度。
二是活性树脂,用于纺织品的定型和平整处理,三是印花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添加剂。
尤其是在颜色鲜艳或设计复杂的服饰中,甲醛残留问题尤为突出。
2017年发生了“维密甲醛超标事件”,当时上海市检验检疫局销毁了一批含甲醛严重超标的内衣。
这些售价昂贵的高端产品,却因为生产环节的不规范而成为消费者的健康隐患。
一些廉价的服装由于生产成本的压缩,更容易成为“毒衣服”的重灾区。
在部分市场和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低价衣物,虽然价格诱人,但往往使用了劣质染料和原材料。
一些小商家甚至直接使用被明令禁止的偶氮染料,这种染料虽然颜色鲜艳,但在特殊条件下会分解出高毒性的芳香胺化合物。
消费者长期穿这些衣物,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皮肤过敏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癌变。
此外所谓的“外贸尾单”也需要警惕,部分商家以低价“外贸尾单”为卖点,吸引消费者购买。
但事实上,这些衣物中有不少可能是翻新或来源不明的洋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后流入市场。
黑色服装因百搭、耐脏的特性,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然而黑色衣物在染色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助剂,其中可能包含高浓度的芳香胺化合物。
一些厂家为了处理库存积压的次品或瑕疵品,直接将衣物染黑以掩盖问题,这种“二次处理”的衣物,往往更容易成为健康杀手。
除了黑色服装,牛仔裤为了追求“水洗”或“做旧”效果,经常使用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
这些化学物质不仅具有腐蚀性,还可能在衣物中残留,直接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不仅仅是成人衣物可能存在致癌危险,一些不良商家,就连儿童用品也不放过。
儿童用品中的健康隐患
一些童装的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劣质面料和染料,导致甲醛、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2023年的一项抽检发现,部分儿童服装的芳香胺染料含量远超国家标准。
这些致癌物通过儿童娇嫩的皮肤渗入体内,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甚至长期积累后诱发恶性病变。
一些家长在选购童装时更注重外观设计,但颜色鲜艳、印花复杂的童装更容易含有超标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在与儿童长期接触中,可能对呼吸系统、免疫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儿童书包的安全性同样不容忽视,2023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30款儿童书包的抽检发现,部分书包中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一些低价书包使用劣质材料,生产过程中加入了过量的增塑剂、甲醛等化学助剂。
这些有害物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释放,儿童长期背负可能会导致皮肤炎症,甚至影响内分泌系统。
儿童鞋类产品也是不合格率较高的品类之一,2022年,一项全国范围内的童鞋质量监督抽检显示,有超过20%的产品存在邻苯二甲酸酯和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常见的塑化剂,可能影响儿童的生殖系统发育,甚至导致性早熟。
重金属如铅、镉等则会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体内,对儿童的大脑和肝脏功能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仅使用劣质材料,还在生产环节偷工减料,忽视必要的安全检测。
家长在选购儿童用品时,应尽量选择知名品牌或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要仔细检查商品的安全标识,包括材质说明、检测标准以及生产厂家信息。
无论是童装、书包还是童鞋,新购买的产品使用前最好清洗或晾晒一段时间,以减少有害物质残留的风险。
对于颜色过于鲜艳、气味异常的产品,应保持警惕并尽量避免购买,儿童用品要谨慎,大人的衣物也要细心挑选,避免被“毒害”。
如何避免“毒”产品的侵害
选择购买渠道十分重要,正规商场、大型超市以及品牌专卖店是购买衣物和家纺用品的首选。
这些渠道的商品通常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相比之下,街边摊位、小型网店和二手市场的商品更难保证其来源和安全性。
消费者在选购时应秉持“货比三家”的心态,不轻信过低的价格,选购纺织品时,要关注产品的标签信息。
根据国家标准,衣物、床上用品等产品必须明确标注生产厂家、执行标准编号、安全类别等。
成人服装应达到GB 18401标准,而婴幼儿服装则需符合更严格的GB 31701标准。
吊牌上的标识越详细,说明生产厂家越正规,此外还需注意安全类别标识。
A类适用于婴幼儿,B类可直接接触皮肤,C类仅限非贴身使用,标签内容模糊不清的产品,建议谨慎购买。
在材质方面,建议优先选择纯棉、亚麻等天然纤维制品,这类纺织品不仅舒适透气,化学残留的风险也较低。
相比之下,化纤材质的衣物虽然价格较低,但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更多化学添加剂,长期贴身穿着可能对健康不利。
尽量避免购买颜色过于鲜艳或图案复杂的衣物,因为这类产品使用染料的量较大,芳香胺染料或甲醛超标的概率更高,浅色或纯色的衣物不仅更加环保,也能减少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新购买的衣物或家纺用品,尤其是贴身衣物和儿童用品,使用前应进行充分清洗,这是减少化学物质残留的有效方法。
清洗时使用温水,并在阳光下充分晾晒,对于味道刺鼻或色牢度差的产品,即使清洗后仍有异味就要尽量避免使用。
一些容易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如枕套、毛巾等,更需谨慎挑选和清洗。
消费者在购买时,还应养成保留购物凭证的习惯,包括发票、吊牌等。
这些材料不仅是质量纠纷发生时的重要证据,也能帮助消费者在必要时维权。
尤其是网购产品,应保留交易记录和物流信息,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向相关平台或监管部门举报。
结语
服装的选择不仅仅关乎外形的塑造,因此在挑选的时候,最重要的并不是时尚,更重要的是身体健康。
健康生活从细节开始,衣食住行无一例外,纺织品中的致癌物质问题,已不再是个别事件,而是关乎每个人安全的社会问题。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
光明网在2022年10月12日《这种衣服千万别买!致癌物超标27倍,可能改变DNA结构并致癌》的报道
湖北纤检在2024年4月22日《美丽色彩,却是“隐形杀手”——浅谈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