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朱棣的表侄,靖难的“第一功臣”,为何却被朱棣圈禁至死?

杨司马说历史 2024-12-16 22:35:04
前言

明朝时期,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朱棣的表侄,“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立下赫赫战功,甚至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朱棣的帝位。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曾经呼风唤雨的大将军,为什么最后却被朱棣圈禁终老,死在了深宫之中?

难道他在夺取帝位的过程中,做出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还是在权力斗争中,成了朱棣眼中的威胁?他究竟经历了什么,让曾经的亲王变成了敌人呢?

一、李景隆的崛起之路

李景隆出生于洪武二年,其出身可谓显赫至极。

父亲李文忠作为明朝开国功臣,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曹国公。

这种家族荣耀为李景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起点。

自幼,李景隆便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广泛涉猎诗文典故。

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家族氛围的熏陶,使得他不仅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更养成了优雅的举止和高贵的气质。

其英俊伟岸的外表,更是如同锦上添花,让他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

洪武十九年,李景隆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新一代曹国公。

这一爵位的承袭,不仅仅是家族荣耀的延续,更是他正式登上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掌管左军都督府,意味着他手握重要的军事权力,能够参与到国家的重大军事决策中。

担任太子太傅,则使他与未来的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教导太子的过程中,他展现出卓越的才学和睿智的见解,赢得了建文帝的敬重和信任。

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继位。

此时的李景隆,凭借着与建文帝的深厚关系,迅速成为其心腹重臣。

二、靖难中的 “第一功臣” 表现

靖难之役爆发后,李景隆被建文帝委以重任,肩负起对抗朱棣的军事指挥之责。

在真定之战中,面对朱棣的军队,李景隆展现出了一定的军事谋略,巧妙地利用地形与合理的兵力布局,让朱棣的军队遭遇了一场惨败。

这一战的胜利,对于当时的局势而言意义重大,它成功稳住了北方的局势,为建文帝一方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也使得李景隆在朝廷内外的声望一下子达到了顶点。

此后,李景隆更是被建文帝寄予厚望,亲自委任他为大将军,带领多达五十万的大军向南方进攻,直逼南京。

临行前,建文帝还亲自为李景隆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并行 “捧毂推轮” 之礼,足见对他的尊敬与倚重。

而且,李景隆还获得了 “便宜行事” 的特权,能够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战况,自行做出各种决策。

在这一阶段,李景隆俨然已经成为了建文帝身边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在靖难之役的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影响着双方的攻守形势。

开门迎燕军之功建文四年,燕军一路势如破竹,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整个京城陷入了极度的危机之中。

就在这关键时刻,李景隆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他与谷王朱橞一起打开了金川门,迎接燕军入城。正是这一举动,直接促成了朱棣顺利登基,成为明朝的新皇帝。

朱棣登基之后,鉴于李景隆此番 “开门之功”,视他为靖难的 “第一功臣”,

对他大肆封赏。不仅授予他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等显赫官职,还增加了他的岁禄,使其在朝堂之上的地位颇高,每逢朝廷商议大事,李景隆还能以班首的身份主持讨论。

不过,这样的待遇也引起了其他靖难功臣的强烈不满,毕竟他们都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靠实打实的军功才换来如今的地位,而李景隆却仅凭这特殊的 “功劳” 就位居众人之上,自然让人心生不服。

三、从荣宠到被圈禁的转折

朝臣弹劾风波永乐二年,明朝的朝堂之上风云突变,一场针对李景隆的弹劾风暴突然掀起。

周王朱橚率先上疏,揭发李景隆在建文年间曾有 “至邸受赂” 的行为,这一指控无疑给李景隆的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

紧接着,刑部尚书郑赐也站了出来,弹劾李景隆 “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这样严重的罪名一经抛出,顿时让整个朝堂炸开了锅。

然而,朱棣一开始并没有对这些弹劾进行追究,可这并没有让弹劾的声音就此平息。

随后,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大臣也纷纷加入到弹劾李景隆的队伍中来,他们联名指控李景隆与弟弟李增枝阴谋叛逆。

一时之间,弹劾之声此起彼伏,李景隆瞬间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之中,处境变得岌岌可危,仿佛随时都可能被这汹涌的浪潮所吞没。

朱棣态度转变面对朝臣们接二连三的弹劾,朱棣对李景隆的态度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原本,李景隆凭借着在靖难之役中的 “开门之功”,被朱棣视为 “第一功臣”,尽享高官厚禄,还能在朝廷商议大事时以班首的身份主持讨论。但此刻,朱棣心中对他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李景隆虽试图为自己进行反击,以过往的功劳向朱棣辩解,可朱棣却有自己的考量。

一方面,李景隆确实功高震主,他在靖难之役后所获得的地位和权力太过显赫,这难免让朱棣心生忌惮;

另一方面,他毕竟曾是建文帝的旧臣,朱棣难免会重新审视他的人品,怀疑他对自己是否是真心臣服,亦或是别有用心,很可能成为自己权力结构中的一大隐患。

基于这些想法,朱棣对李景隆逐渐冷落,开始采取实际的措施来削弱他的权力。

先是在朝堂之上宣布剥夺李景隆的所有勋爵,不许他再上朝面君,让他以国公之爵赋闲在家。

可这还没有结束,不久之后,礼部尚书李至刚又上疏奏报,称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竟如君臣之礼,实在是大逆不道,而且其弟李增枝多立庄田,蓄养数百奴仆,意怀叵测。

这一奏报彻底激怒了朱棣,他遂褫夺李景隆的爵位,将李景隆与李增枝以及妻、子数十人一同软禁于家中,并且抄没了他们的家产。

曾经备受荣宠的李景隆,就这样在朱棣态度的转变下,一步步走向了被圈禁的悲惨结局。

0 阅读:26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