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的干预,家长千万别把努力用错地方

南蕾评育儿 2024-09-21 10:34:32

我们一直说,孤独症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要带着孩子慢慢走出他们的世界。

对于我们家长自己也是一样,长时间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我们就很容易陷入到一种“自我感动,自我麻痹”的状态,这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反思自己,及时调整。

家长要真正去读懂孩子,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错误地过度解读孩子;在忙碌的生活中,不断地给自己和孩子创造一些互动的机会,做到效率最大化;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不是一味“盲目”付出,否则只会做出无效的互动。

1.关系

正确的亲子关系,是干预的前提,是孩子与你能够良好配合的基础,而正确的亲子关系的唯一标准,就是“爱而不黏,敬而不畏”。这八个字诠释了我们和孩子之间,应该处于一种怎样的平衡状态。

首先,孩子不排斥你,才会愿意接近你,你们之间才有互动的可能;其次,孩子不黏腻你,你们才能进行正常的互动;再就是,你对孩子是要有一定的威严在,才不至于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才不至于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2.情绪

当孩子遇到具有一些挑战性的任务,情绪状态难免会不好,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中止课程,稳定孩子的情绪,等待孩子平稳下来之后,我们再继续慢慢完成。

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情绪状态不好,自己也开始暴躁,压迫着孩子做,要求孩子必须完成,但是这样的结果只会是造成亲子关系的恶化。双方都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时,再想要好好完成任务就不可能了。

3.共同关注

共同关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情境是,上课的时候,老师上到一半,突然停了下来,眼神开始看向某一个地方,认真看老师的学生也会随着老师的视线看往那个地方,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和老师建立起共同关注的过程。

要注意单一“轮替”并非有效互动。我们所说的轮替,最主要的是有眼神的交流和肢体语言的交流,没有这些交流的“轮替”,依然是处于“以物为导向”的阶段。

0 阅读:0

南蕾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