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植种植的世界里,有好多有趣的事儿呢。就拿月季来说吧,这月季可漂亮了,花瓣层层叠叠的,在居家或者办公室的阳台上摆上一盆,那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月季在种植的时候也有它的痛点,就像很多花友在网上分享的那样,在一些比较寒冷的地区,像华北地区,冬天的时候月季很容易受冻害。
我有个朋友在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里,他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了好几株月季。每年一到冬天,他都特别担心。他说那些月季的枝啊,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好多枝条都被冻坏了。这就是月季种植中防冻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啊,要是懂得一些疏枝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帮助月季更好地抵御寒冷呢。
说到疏枝技巧,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就像给月季做一场精心的“整形手术”。一般来说,在月季生长的过程中,那些过密的枝条、细弱的枝条还有交叉生长的枝条,都要适当修剪掉。比如说,我见过一个在华北地区的花农,他种植了一大片的月季。他发现如果不及时的对月季进行疏枝,到了冬天,这些枝条就会互相争夺养分,而且一旦下雪被压垮,还容易折断,受损后的枝条在寒冷的冬天就更容易被冻死。
我另一个在华南地区的朋友,她虽然不用太担心月季被冻死,但是疏枝对她来说也很重要。她在自家阳台种了一盆月季。她跟我说,刚开始的时候她不懂,任由月季的枝条疯长。结果呢,枝条长得乱七八糟的,开花的时候就发现有些花朵很小,而且整株月季看起来也没有那种繁茂的美感。后来她看了别人的经验分享,就开始给月季疏枝。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她就发现月季开始有了变化,那些剩下的健康枝条开始变得更壮实了。
那具体怎么疏枝才好呢?不同的绿植品种其实也有不同的疏枝要点。比如说和月季有点相似的蔷薇。蔷薇也是那种枝条很容易长得很茂密的植物。在华北地区种植蔷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在冬天来临之前进行疏枝。把那些向内生长的枝条剪掉,只保留向外生长的比较强壮的枝条。这样可以保证通风良好,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还有三角梅,在华南地区很多人把它种在院子里或者阳台上当花篱。三角梅的疏枝就更讲究了。要是有那种开过花之后干枯的枝条,就得马上剪掉。大概在花谢后的三天左右就可以开始修剪了。如果拖得太久,它就可能会消耗过多的养分,影响到下一轮的开花。而且三角梅的枝条如果长得太高,也得适当进行短截,这样能促进侧枝的生长,让它开更多的花。
再说说天竺葵吧,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绿植。在居家种植的时候,天竺葵如果枝叶长得太杂乱,也不利于它的生长。我有个住在上海的朋友,她在客厅的阳台上种了天竺葵。她发现,当天竺葵的枝条过于密集的时候,中间的那些枝条就会因为光照不足而变得比较弱小。于是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天竺葵疏一次枝,大概一个月疏一次就好。疏枝之后,天竺葵的生长明显变得更旺盛了,花朵也更多了。
其实疏枝也是有时间讲究的。像月季的疏枝,一般在冬季休眠期的时候进行比较合适。这个时候月季的生长速度很慢,对修剪的承受能力比较强。通常在12月份的时候,就可以对月季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疏枝了。把那些病枝、弱枝还有过密的枝条剪掉。大概7天左右,月季就会开始调整自己的生长状态,为来年的生长做准备了。
对于回乡大学生来说,种植月季这种事儿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山东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个回乡大学生小李。他看到家乡有很多闲置的土地,就想利用起来种点花。他选了月季,因为月季比较容易管理,而且在当地也有一定的市场。刚开始的时候,他不懂疏枝的重要性,种的月季到冬天就死了不少。后来他向村里的老花农请教,学会了疏枝技巧。在第二年的冬天,他的月季就保存得很好,而且还卖了不少呢。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在居家种植月季的话,成本主要就是购买种苗、花盆和肥料。如果买一棵普通的月季苗,大概十几元就能买到。花盆根据大小不同,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肥料的话,如果是一些普通的复合肥,一瓶大概二十元左右。如果照顾得好的话,月季可以持续开好几个月的花,观赏价值非常高。这虽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要是把它放在网上售卖一些种植经验或者当自己家居装饰的亮点,那也是一种回报。
而在一些地域,像华南地区的热带气候条件下,月季的生长环境和华北地区又有很大的区别。华南地区的冬季比较温暖,不需要给月季做太多的防寒措施,但是通风和排水就显得更重要了。如果种月季的土壤排水不好,积水的话会导致根部腐烂。我见过一个在海南种植月季的花农,他为了保证月季的生长,特意把种植月季的地方抬高了,还做了一些排水的小沟渠。这也是一种很有创意的解决方法呢。
再来说说和月季不同的绿植,像迷迭香。迷迭香是一种比较耐旱的植物,在阳台种植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水。我有个朋友在重庆的家里阳台上种了迷迭香。他说在重庆这种比较湿润的环境下,迷迭香反而需要更精心的浇水管理。因为他发现,如果浇水太多,迷迭香的叶子就会发黄。大概每隔三天浇一次水,每次浇一点点就好。而且迷迭香的修剪也比较简单,主要是把那些枯萎的叶子和枝条剪掉就可以了。
还有薄荷,在办公室里种上一盆薄荷,那股清新的味道能让整个办公环境都变得很舒适。薄荷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几乎每隔一周就需要进行一次简单的疏枝。主要是把那些徒长的枝条剪掉,这样可以控制薄荷的生长方向,让它不会长得太杂乱。我在一个小型创业公司的办公室里看到有人种薄荷,老板说他种薄荷不只是为了好看,还因为薄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员工们工作起来也更有效率了。
对于一些比较冷门的绿植,像耧斗菜。它在华北地区的花坛里偶尔能看到。耧斗菜的疏枝主要是在花朵凋谢之后,要及时把残花剪掉,大概在花朵凋谢后的三天内完成最好。这样可以让它把更多的养分用来长新的枝叶。如果残花一直在上边,它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影响下一季的开花。
在华南地区的一些山区,有很多人在自家的小院里种植各种植物。有个网友分享说,他看到邻居种了一种叫铁线莲的植物。铁线莲被称为“藤本花卉皇后”。它的疏枝也要根据不同的品种来。有些品种是在开花结束后进行疏枝,要把那些开过花的枝条剪掉一部分。大概在花谢后的七天左右就可以开始。如果不剪掉,会影响来年的开花质量和数量。
回到月季的话题,不同品种的月季在疏枝上也会有细微的差别。像大花香水月季,这种月季花朵比较大,枝条也比较粗壮。在疏枝的时候,要注意保留更多的主干枝条,因为它需要比较强的支撑力。而像微型月季,植株比较小,枝条也比较纤细。疏枝的时候就要更加精细,把那些弱小的枝条尽可能地剪掉,让营养集中在比较健康的花朵上。
在居家种植或者办公室种植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环境。比如说,阳台的光照条件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有差异。像在华北地区的一些朝南的阳台上,阳光比较充足,月季生长得会比较旺盛。如果是朝北的阳台,光照不足,月季可能就会长得比较瘦弱。这时候,通过疏枝来调整月季的生长方向,让它在有限的光照条件下能够更好地生长也是很重要的。
而且,在种植月季的过程中,和其他绿植的搭配也能增加整体的美感。比如把月季和蔷薇种在一起,在华北地区的一些庭院里,这两种植物相互映衬。蔷薇的枝条比较柔顺,月季的枝条相对粗壮,它们交织在一起,到了开花的季节,满院子都是花,特别好看。
在一些地形比较复杂的地方,像西南的山区,有些人家在山坡上种植月季。这里的土壤条件可能不太好,而且在山坡上种植,还要考虑防止水土流失的问题。这时候,疏枝就不仅仅是为了让月季长得更好看或者更健康了,也是为了让它的根系能够更好地固定在山坡上。因为枝条少了,根系的负担也会相对减轻,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地形。
那对于这些不同的绿植种植,到底怎样才是最优化的种植和管理模式呢?每个地区、每个场景、每个品种似乎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是应该更注重防冻保暖,还是应该更关注疏枝的技巧?是地域因素影响更大,还是种植场景的因素更重要呢?这可能是值得每一个热爱绿植种植的人去思考的问题。大家在自己的种植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特别的情况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