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种绝版老相机,别再当“废品”卖,价值已达到110万!

千亦评文化 2025-04-03 03:30:28

当人们调侃“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时,往往想到的是徕卡、哈苏等国际品牌动辄千百万的拍卖神话。然而,中国本土相机的发展历程中,也曾诞生过一批工艺精湛、意义非凡的机械巅峰。

可惜的是,数码相机时代来临后,国产相机却渐渐落后了。于是那些老相机成了收藏界的隐形宝藏,它们曾是技术突破的见证。

一、上海58-Ⅰ型

上世纪50年代,上海照相机厂以德国徕卡Ⅲb为蓝本,打造出国产首款135胶片相机:上海58-Ⅰ型。这款相机历时两年生产,总产量仅1198台,出厂价80元。以当时大学毕业生月薪50元计算,其购买力相当于如今的8000元以上。

上海58-Ⅰ型的工艺堪称国产相机的里程碑,其黄铜机身与机械快门设计展现了早期中国制造业的匠心。如今,品相完好的机型在收藏市场可拍出3万至5万元高价,成为国产相机收藏的入门级“硬通货”。

二、天津七一相机

1956年7月1日,天津公私合营照相机厂成功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相机:“七一”1型折叠式照相机。这台相机由526个精密部件构成,采用经典的皮革风琴式皮腔结构。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加之历史动荡,七一相机的存世量极为稀少。目前已知仅存30至40台,而皮腔完整的机型不足10台。如今,其市场估价已超过10万元人民币,但藏家多将其视为历史文物,极少公开交易。

三、珠江7型双反

1970年,广州照相机厂推出的珠江7型双反相机,直接对标德国禄莱弗莱克斯F1:3.5F型。其75mm F1:3.5镜头分辨率高达64线对/毫米,光学性能甚至超越原型机。

然而,高昂的材料成本与复杂的生产工艺导致其定价惊人:首批2900元、第二批5600元,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数十年收入。

最终,珠江7型仅生产数十台,现存世不足10台。2008年,一台品相完好的机型以10万元成交,如今价值更难以估量。

四、紫金山Z-135型

1958年,南京电影机械厂推出“紫金山”Z-135型单反相机,比日本佳能首款单反还早数年问世。其布制横向幕帘快门支持B门至1/500秒,铝铸机身坚固耐用,下取式胶卷设计操作便捷。镜头虽未标注参数,但光学素质对标前苏联Industar22镜头,成像清晰锐利。

紫金山相机代表了中国相机自主研发的巅峰,但因产量稀少,如今市场价达3万至5万元,是技术史爱好者的必藏之选。

五、红旗20

海鸥红旗20相机套装始于1967年研制,1973年上市,至1977年停产仅生产271套。每套含机身及35mm F1.4、50mm F1.4、90mm F2.0三支镜头,工艺媲美徕卡M4。

上世纪90年代,其市价已达2万元(相当于普通人20年工资),如今全套价值50到80万元,单机亦突破30万元,堪称国产相机收藏的“天花板”。

六、东风6920相机

1969年,上海照相机厂仿制瑞典哈苏500C,推出东风6920相机。其1/1000秒快门速度超越哈苏的1/500秒,机身分黑白两色,配套镜头包括仿蔡司80mm F2.8、50mm F4及150mm F4。尽管因外观争议被迫调整设计,但其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东风相机共生产两批97台,完整的一机三头套装价值超110万元,单机价格亦在40万元以上。其稀有性与历史背景,使其成为顶级藏家的竞逐目标。

0 阅读:4
千亦评文化

千亦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