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为什么会引起争议?看看这篇文章,说透了

荣荣评趣 2024-11-18 05:32:38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伴随着不少争议。

一、定义与实施方式的争议

排斥单篇教学的误解

争议点:有人认为大单元教学排斥或忽视单篇教学,认为在单篇教学尚未搞清楚的情况下进行大单元教学是盲目的。

澄清:实际上,大单元教学并不排斥单篇教学,而是将其视为整体教学的一部分,通过整体视角来有目的、有逻辑地运用单篇课文。

与教材编写逻辑的冲突

争议点:由于教材并非按照大单元编写,因此有人认为大单元教学不符合教材编写逻辑。

澄清:“大单元”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它并不等同于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教材单元内容和目标落实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大单元教学只是其中之一。

二、实施效果的争议

时间成本的担忧

争议点:有人认为大单元教学一个单元要花更多时间,可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澄清:如果目标定位准确、情境任务设计适切、学生自主学习得到凸显、教学评一体化得到落实,大单元教学应该更省时高效。因为大单元教学强调内容的整合和深度理解,避免了零散、孤立的知识点教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疑虑

争议点:尽管大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有人对其实际效果表示担忧。

澄清:研究表明,大单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大问题和大任务等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去思考,实现深度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适用性的争议

学科领域的局限性

争议点:有人认为大单元教学只适用于某些学科或领域,而不具有普遍性。

澄清:实际上,大单元教学可以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只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即可。

学生适应性的差异

争议点:有人担心学生可能无法适应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澄清:大单元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它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四、对教师能力的争议

能力要求的挑战

争议点:有人认为大单元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很多教师可能无法胜任。

澄清:虽然大单元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机会。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大单元教学的要求。

教学观念的不适应

争议点: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可能无法适应大单元教学的要求,例如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澄清:大单元教学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将教学思维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五、其他方面的争议

设计与评估的难度

设计大单元教学计划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评价学生在大单元教学中的表现也可能更加复杂。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评估难度。

资源需求的增加

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可能需要更多的物质资源(如实验材料、信息技术工具等)和人力资源(如专业培训、跨学科教师团队)。这对学校的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堂秩序的挑战

大单元教学鼓励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这可能会导致课堂管理变得更加复杂。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效果。

大单元教学之所以会引起争议,主要是因为其定义与实施方式、实施效果、适用性、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以及其他方面如设计与评估难度、资源需求增加和课堂秩序挑战等存在一定的争议。

然而,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可以发现大单元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实践大单元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其教学模式和方法。

0 阅读:0
荣荣评趣

荣荣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