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社交,都只能是蜻蜓点水一般,不能深入。
“人心隔肚皮”,不管你的视力有多好,看到的都是外表,不能看透。
有一种哲理,叫“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一些与人有关的事情、工具,人拥有的东西,就能比较准确地推断了。
如今,很多人在用微信,并且通过微信进行交流互动。
因而说,微信最能看清一个人。
01
回复,看关系。
有一句很扎心的话:“不是没有看到消息,而是不想回复了。”
总有一些消息,发出去之后,本以为是希望,却石沉大海。
过后,别人解释了很多。没有信号、正在忙碌、没有打开微信......所有的理由,都是牵强附会的。
如果你很久都等不到回复,那就说明一个问题:“你在别人心中,不重要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对于所有的关系,都是敏感的。若是什么都感触不到,那就主动放手好了。
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推断别人的人际关系,也是比较准确的。
一个人经常和谁聊微信,会忽视或者屏蔽谁的微信,这就是社交的真实状况。
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根据一个人聊天的对象,看看和他互动很频繁的人,就能推断出,他的层次、待人的方式、如何处理交际等。
比方说,你身边的人,收到了消息,但是拿起手机,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说明他带着伤感,或者正在和发消息的人闹矛盾,要断交。
有时候,我们聊一聊共同的熟人,发现大家都有了变动。有人走近,有人走远,还有人转身不见。能留下来的,就弥足珍贵了。
02
群聊,看态度。
托尔斯泰说过 :“每个人的生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生活,它的趣味越抽象,它便越自由;另一方面是自发的群体的生活,个人在群体里不可避免地要遵守那为他预先规定的法则。”
作为文化界的名人,托尔斯泰有很多到朋友,大家互相欣赏和提升。
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主动邀请托尔斯泰到自己的家来,并且住在一起谈论文学。
刚开始,屠格涅夫像长辈一样鼓励托尔斯泰,但是时间长了,很多矛盾就突显了。
1861年,屠格涅夫刚出版了新作《父与子》,非常高兴,并且大声朗读,托尔斯泰却睡着了,显得很没有兴趣。
再往后,他们断交了十多年。
有一句很中肯的话:“人与人走得太近了,是一场灾难。”
我们为了和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近距离交往,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群。一人发言,大家都能看到、听到,聊起生活和工作、回忆过去,好不热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很爱群。在群里一直沉默的人,也不少;也有人,悄无声息地退群了。真正的大人物,显得越来越低调了。
群聊的频率、对大家的态度、抢红包时的互动、对大家的评价、群的数量等,可以洞察到一个人处世的态度。
03
用钱,看实力。
用微信花钱,简单方便,并且免去了带现金的苦恼。
花钱的方式很多,除了支付之外,还有发红包、抢红包、转账、存储等。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抢红包的机会。并且乐在其中。
有人说:“一分也是爱。”
红包有大小,谁给的红包大,谁就是厉害的角色。这是普遍的认为。当然,也有一些人,打肿脸充胖子,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却使劲发红包。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长期交往的过程中,真正有实力的人,不是逢年过节表现自己那么简单,而能持续地稳住自己的经济交往。
我遇到这样一位陌生母亲。她说,儿子在病痛中,需要一点退烧药。可是微信里只有十二元钱,一盒药都买不起。
药店老板见状,说:“算了,就收你十二元,把药拿走。”这一次,老板亏了二十几元。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这样的故事在今天,仍旧存在。但是挥金如土的人,也不少。相比之下,人的贫富差距,就洞察到了。
另外,一些长期在同学群、亲戚群里沉默的人,多半是经济状况不太好,或者处于煎熬状态,不想被人看到疲惫的样子。
04
头像,看人品。
微信头像真的很小,大部分的图,都是模糊不清的,还有加工的痕迹。
头像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的,真假也分不清。
“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是簸箕;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是柱子;摸到大象的身体,就说大象是一堵墙......
从故事去推断,我们会发现,微信头像就像我们摸到的“大象的一部分”,不够全面,却是一个人对大象的认知。
很多人,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加入在头像里,因此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人品就从中可以体现出来了。
比方说,用媚俗女人的照片作为头像,就带着不良的动机;用自己的照片作为头像,就很真诚;用恶毒的东西作为头像,就是非常不友善的。人品好不好,大家心里有数。
05
细节见人生,日久见人心。
一个人如何,是可以改变的,需要用时间去考验。
如果你看到不喜欢的人,不要马上下结论,也许他以后会变成好人;看到发笑脸给你的人,不要马上靠近,也许是另有目的。
真正耐看的人,是那些长期联系你,在低谷时帮助你,浑身散发正能量的人。
闲来无事,我们要整理自己的微信,树立良好的形象,不让别人烦心,也不让别人烦自己的心。
遇见的都是缘分,不亏心,不亏欠。
有丢消息的情况,对方发了,你没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