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女儿抗抑郁药被妈妈偷偷换成维生素”的新闻,引起了大量网友关注。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她因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而患上了抑郁症。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这本是一个寻求康复的正常过程,但她的母亲却出于某种误解或偏见,擅自将她的抗抑郁药换成了维生素。
理由居然是"心情不好晒晒太阳就好了"。闺女病情急转直下送医院抢救,当妈的还在诊室拍大腿:"现在的孩子就是娇气!"
"为你好"三个字,扎了多少孩子的心
这哪是维生素换药片啊?分明是把闺女心里最后那盏灯给掐灭了。多少中国父母把"为你好"当尚方宝剑,孩子说抑郁就是矫情,说焦虑就是抗压能力差。去年北京有个高三男孩吞了半瓶安眠药,抢救过来他妈第一句话是:"装病逃考试倒是演得挺真。"
专家早就说过,抑郁症是大脑感冒了要吃药,可老一辈总觉得心理问题等于家丑。就像我二姨,表妹确诊抑郁症三年了,她至今还跟街坊说:"我家丫头就是泪窝子浅。"
沉默的家,吃人的爱
中国式亲情最可怕的就是"聋哑式相处":父母张着嘴只管输出大道理,孩子的真心话全烂在肚子里。去年上海有个调查,00后孩子和父母日均交流不到7句话,其中5句是"吃饭了""考试几分"。
这种家里长大的孩子,受了委屈都不敢哭出声。就像新闻里这个姑娘,发现药被换了都不敢质问亲妈,硬扛到晕倒送医。
多少孩子正在经历这种"温柔凌迟"?父母的爱有时候像条拴狗链,越勒越紧还说"怕你跑丢了"。
解药不在药瓶里,在耳朵里
说句扎心的,现在太多父母不会当父母。
以为供吃供喝就是尽职,其实孩子要的是"我懂你"。
就像我发小当心理医生说的:"十个抑郁孩子,九个半都在喊'求你们听听我说话'。"
这事儿最讽刺的是什么?当妈的怕西药伤身,结果差点要了闺女的命。
真正伤人的哪是药片啊?是那句没出口的"妈妈信你",是那个永远背对着玩手机的餐桌,是那声"哭什么哭给我憋回去"的呵斥。
要破这个局,咱们得学会先闭嘴,再张开耳朵。就像菜市场王婶,发现闺女手腕有刀痕没骂人,陪着看了三个月心理医生。
现在姑娘考上师范了,逢人就夸"我妈是我救命恩人"。真正的爱,从来不是自以为是地"为你好",而是蹲下来看见孩子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