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最近大学生毕业季,又听到不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事儿。这咋回事呢?难道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在社会上一点用都没有? 这可真是让人着急上火!
宇树科技的王兴兴大佬最近说了几句大实话,简直是句句扎心!他说现在的大学生,好多都比不上普通民工,含金量太低了!可不是嘛,每年那么多大学生毕业,看起来人才济济,实际上很多都只是“纸上富贵”,在真刀真枪的竞争中,没啥优势。这究竟是为啥呢?究其原因,那可真是问题多多!
首先,咱们得说说大学教材这档子事儿。王兴兴说,很多教材都老掉牙了,跟现在的行业发展差了十万八千里!有些教材,简直就是“古董”级别了,能用吗?你说这学生学了这些过时的知识,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吗?当然不可能!比如,企业都在用最新的AI技术,结果大学生还在学二十年前的编程语言,这能行吗?!这就好比你开着新能源车,却还在学怎么修老式拖拉机的发动机,这差距,能不大吗?
而且,不少老师也存在问题。有些老师,看着职称高,其实教学能力不行,课件都懒得更新,整天就照着老教材念叨,学生能学到啥?还有的老师,基本没啥实际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学生毕业后一上手就懵圈。 这就好比,老师只会教你理论,但不会教你实际操作,让你自己去摸索,这不是难为学生吗?
更要命的是,咱们的考试制度,太注重分数了!分数高,就能代表能力强吗?这可未必!企业要的是有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不是只会考试的“考试机器”。王兴兴自己就说了,他当年英语差,差点考不上大学,但是后来的成就,那可是杠杠的。这说明什么?分数,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咱们社会长期以来“重文轻技”的观念。读书人一直被捧上天,大学文凭成了成功的象征,所以大家拼命往大学里挤。结果呢,大学扩招,本科生越来越多,文凭这玩意儿,不值钱了!反过来,技术工种却非常缺人,企业开出高薪,都招不到人。为啥呢?因为很多人觉得,做技术活儿,是没考上大学的人才干的活儿,这不就形成恶性循环了吗?
那怎么办呢?王兴兴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他建议大学教材应该像手机系统一样,每年都更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多和企业合作;考试评价体系也要多元化,不能只看分数,还要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而且,校企合作不能只是走过场,企业要真刀真枪地参与到教育中来,学校也要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你看,问题不少,但只要咱们正视问题,积极行动,相信一定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别让“毕业即失业”成为大学生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