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错,步步错。
自从蒋介石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民族危难之际,一致对外才是正道,蒋介石却始终觉得必须先清除威胁他独裁统治的力量,至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都得放在能确保他的统治地位之后。
国难当头,人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蒋介石却一再想着怎么稳固自己的权势地位,这则注定他无法笑到最后。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面对全国人民对和平的憧憬,蒋介石又一意孤行挑起内战,妄想着在全国范围内继续他的独裁统治。
只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他即便手中握有百万大军,也无法维系统治。
蒋介石最终落得败退台湾的结局,面对失败一度让他很抑郁,有次外出散心他在日月潭意外捕获5英尺大鱼。
很是兴奋的蒋介石以为自己能得偿所愿,可是渔民却在背地里说出了实情。
败退台湾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很疯狂,他疯狂地开始抢夺和接受国内重要城市,他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掌控大城市,就能统治全中国。
可是历经战乱之后,城市的生命力被最大限度削弱,毕竟这些地方也是日寇集中进攻的地方。
蒋介石从这时候起,就没有意识到广大农村会在战乱后爆发的生命力,所以当中共积极在东北布局之时,蒋介石并没有觉得他的第一步已经走错了。
农村包围城市,这是一条伟大的路,历史给出了证明。
当蒋介石意识到东北地区不能丢的时候,中共已经在东北站稳,气急败坏的蒋介石接连发动数次战役,结果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更是在辽沈战役中一败涂地,彻底退出东北地区。
在此之后,解放军接连又发动了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将国民党势力赶到长江以南。
蒋介石妄图划江而治,只是人民解放军可不给他机会,百万雄师过大江,将国民党的势力逐步赶出大陆。
蒋介石在无限的落寞中于成都乘坐飞机逃往台湾,此后再也没能踏上大陆一步。
捕获大鱼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复职,宣布“重任”总统,并出任国民党总裁,此后一再连任四届,只是他这个总统并不威风,充其量是个“省长”。
蒋介石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高喊着“反共复国”,号召在台湾的民众团结起来,以维系他在台湾的独裁统治。
只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清醒之人,看着蒋介石高亢的兴致,无数人露出了鄙夷的眼神。
蒋介石时刻想着要反攻大陆,甚至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企图借助外力实现自己的小九九。
这一愿景能否实现?
蒋介石内心也没有底,以至于多次在蒋经国面前表露出无奈,蒋经国看着父亲如此,便劝他去日月潭散散心。
于是父子俩带上渔具,乘坐渔船,出发去日月潭垂钓,可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却意外钓上来一条5英尺的大鱼。
背后实情蒋介石钓上一条大鱼,在附近渔民看来着实是一件稀罕事,毕竟他们整日在其中打鱼,经常会捕到一些小鱼小虾,还没捕捉到这么大的鱼。
周围的渔民纷纷夸赞,他们真是运气绝佳,如此大鱼,可真是可遇不可求。
蒋介石听完渔民的称赞,则将捕捉到的大鱼送给了渔民,而他则与蒋经国离开了日月潭,在蒋介石看来,自己能捕获大鱼,这很可能是上天给自己的暗示,告诫他得以心想事成。
只是蒋介石不知道的是,当渔民兴高采烈准备将大鱼拿回家时,那条鱼却已经死了。
鱼越大,生命力越顽强,这条大鱼却死得如此之快,这背后究竟说明了什么?
渔民长期与鱼打交道,仔细端详之后,断定这条鱼其实早已经死去多时,只是众人都在惊诧它的体型,而没有人关注它是否还活着。
在渔民看来,这条大鱼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有人暗中放置与日月潭中,故意让刚才离去的人钓上以博得他们的欢心。
渔民细细打听之下,得知来钓鱼的两人便是蒋介石父子,这则更加肯定了他的猜想,渔民私下对蒋家父子更加不屑一顾,他们竟然没有察觉到事出反常,还以为真是上天眷顾。
而这条大鱼的命运,其实也预示了国民党的统治终将走向末路,一个不能将百姓放在第一位的政权,又怎能走得长远?
参考资料:《蒋介石在台湾的最后二十年》、《蒋介石传》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