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50厘米深处,有一个面积仅为4平方米的小型地窖,顶部仅覆盖着一块毛毡,环境既狭窄又昏暗。
这竟是19岁少女的婚房所在。
正值青春年华,拥有着如花似玉容貌的她,被父亲安排嫁给了沙漠深处的一户人家。
对于“包办婚姻”,她本就心存不满,而亲眼见到这个简陋的“土坑”后,她更是情绪崩溃。
愤怒、委屈、绝望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她放声大哭,渴望逃离这片荒芜之地。
然而,最终她还是无奈地接受了命运。
但她不愿在荒漠中虚度光阴,于是历经15年的奋斗,最终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传奇人物。
1/ subtitle
小
标
题
殷玉珍于1966年出生于陕西靖边县的一个小村落,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
由于子女众多,父亲负担沉重,除了务农,还饲养了一些羊以补贴家用。
有了这份额外收入,殷玉珍一家虽不富裕,但孩子们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父亲在放羊时,会经过毛乌素沙漠,那里住着白姓人家,经常热情款待殷父。
久而久之,两家父亲结为了兄弟。
见白家儿子白万祥忠厚老实,且白父为儿子的婚事发愁,殷父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殷玉珍许配给白万祥。
殷玉珍得知后,坚决反对,甚至痛哭流涕。
在兄弟姐妹中,她相貌出众,且心灵手巧,擅长缝制衣物,烹饪美食,是名副其实的才女。
平日里,不少青年男子都对她心生爱慕,围绕在她家门前。
但面对父母的决定和媒人的说合,殷玉珍的反抗显得无力。
父亲心意已决,要将她送往沙漠。
殷玉珍的嫁妆,只有一个木柜和几件衣物,别无他物。
1985年,她乘坐着一辆毛驴车,穿越贫瘠的沙漠,来到了内蒙古的井背塘村。
尽管在婚前已做过多次心理准备,但真正面对这片荒芜之地时,她还是感到无比震惊。
绝望笼罩心头。
殷玉珍与丈夫白万祥的新居,竟是沙漠中半掩的一处简陋地窖,面积不过四平方米。
这狭小的空间,仅容两人站立。
进出需低头弯腰,夜晚睡眠更是只能蜷缩,双腿难以伸展。
地窖内空无一物,仅置数个瓷罐,据丈夫所言,内藏粮食与水。
然而殷玉珍深知,沙漠之中难寻佳粮,沙蓬子、沙米已是珍品,食用时还需挑拣沙粒。
水同样珍贵,一罐之中半是沙尘。
虽非富贵出身,殷玉珍却未曾料到生活竟如此艰辛,萌生了轻生与逃婚之念。
正值十九岁芳华,殷玉珍却要在茫茫沙海中消磨岁月,对未来心灰意冷。
新婚之夜,在这逼仄的地窖中,她泪水涟涟,对丈夫的温情无动于衷。
白万祥心知委屈了她,默默忍受她的哭闹。
终有一日,殷玉珍意识到哭泣无用,试图逃避。
她骑驴逃婚,欲投身家门前的机井,终因挂念亲人而放弃。
打消轻生之念后,殷玉珍重返沙漠。
丈夫非但未加责备,反而关怀备至,她的心渐渐软化,决定与丈夫共度艰难时光。
2/ subtitle
小
标
题
沙漠生活,风沙侵袭是最大的挑战。
一次醒来,夫妇二人发现地窖门被风沙封死,险些丧命。
二人奋力挖沙,终于脱困。
经历生死考验后,殷玉珍对风沙既惧且恨,萌生了与之抗争的念头。
此后,风沙时常侵扰他们的生活。
其中一次,风沙竟将锅灶掀翻。
那日,殷玉珍见丈夫劳作辛苦,费尽心力寻得些许玉米碎,虽无米,却已是难得的美味。
她满心欢喜地熬了一锅粥,欲慰劳丈夫。
就在即将享用美食之际,一阵大风竟将锅灶吹翻,美食化为乌有。
更不幸的是,殷玉珍的脚被烫伤,起了个大水泡。
这彻底激怒了殷玉珍,她长久以来饱受风沙之苦,心中积压的怒火终于爆发,下定决心要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
在沙漠之中,绿化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于是,殷玉珍决定在住宅周边植树造林,至少能带来一丝凉爽。
她坚定地表示:“宁愿累死种树,也不愿被风沙欺凌致死。”
为此,她忍痛卖掉了家中唯一的财产——一只瘸腿母羊和它刚生下的小羊羔,换来了600多株树苗。
1986年,殷玉珍与丈夫将这些树苗栽种下去。
然而,沙漠的干旱与狂风让绝大多数树苗夭折,仅有十多棵幸存。
尽管如此,这微弱的希望之光,仍照亮了殷玉珍的心。
她和丈夫更加勤奋,外出打工时,总是只要求树苗作为报酬,誓要与沙漠抗争到底。
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漠中逐渐涌现出绿意。
与此同时,殷玉珍的儿子也降生了,这给了她更大的动力。
为了孩子的未来不受风沙侵扰,她更加坚定地投身于种树治沙的事业中。
在沙漠中,比恶劣天气更难以忍受的,是内心的孤寂。
一次,殷玉珍在沙中发现了一串清晰的脚印,她满怀期待地呼喊:“有人吗?”
然而,回应她的只有风沙的呼啸。
失望之余,殷玉珍突然灵光一闪,跑回家拿来一个铁盆,小心翼翼地盖住那串脚印。
此后,她每天都会来看望这些脚印,它们陪伴她度过了许多寂寞的时光。
正是这串脚印,给殷玉珍带来了希望。
她期待着有一天,当自己成功治理沙漠后,会有更多百姓愿意迁居至此。
在那段漫长的岁月里,殷玉珍与丈夫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种树上。
树苗常被风沙掩埋,她擦干眼泪继续栽种;树苗缺水难以成活,他们就挖了一条千米长的水渠来灌溉。
殷玉珍在怀孕期间仍坚持劳作,不幸面临早产的风险。
夫妻俩全身心投入植树造林,常常过度劳累,身形消瘦,仿佛一阵风沙就能将他们吹倒。
尽管如此,他们从未放弃。
1989年,历经艰辛,翻山越岭运回5万株被遗弃的树苗,将它们栽种在茫茫沙漠之中。
岁月流转,殷玉珍与丈夫逐渐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沙方法,利用灌木构筑防风屏障,蓄积水分,层层防护。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三万亩沙漠披上了绿装,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奇迹。
1999年,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殷玉珍被誉为“沙漠女英雄”。
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当地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
夫妻俩的治沙事业迅速壮大,沙漠绿洲扩展至七万亩。
殷玉珍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治沙造林。
十五年间,她与丈夫共植树超过30万棵,将荒漠变为绿洲,实现了梦想,铸就了传奇。
因此,殷玉珍荣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国家亲自颁发奖章以资鼓励。
如今,殷玉珍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幸福,居住在宽敞明亮的新居中。
但她始终坚守初心,继续奋战在治沙一线。
在她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治沙行列,他们满怀信心,誓将沙漠变得更加葱郁。
连外国友人也深受感动,每年前往毛乌素沙漠种下树苗,这就是榜样力量的体现。
贫瘠的沙漠,曾是无望之地。
但殷玉珍以双手让它焕发生机,那连绵不绝的绿色,映衬出她最美的身影。
向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致敬,致敬他们无私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