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沉沦的MBTI,带来的不过是自我满足和歧视他人

人易相知不相忘 2024-12-20 16:03:38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且充满新奇事物的时代,社交领域不断涌现出各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IMSB公司前些日子新来了一位成员,这位仁兄擅长唱跳、rap与篮球,还自称拥有IMSB人格,各种年轻人热衷的梗玩得那叫一个娴熟,瞬间就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拉近了。

MBTI人格测试在年轻人社交领域堪称硬通货,其全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该测试划分成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均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即内向或者外向,实感或是直觉,思考抑或情感,判断还是感知。

从每个维度选取一个结果,最终便构成了属于自己的4字母人格偏好,诸如ENTJ、INTP之类。这一测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就拿i人和e人来说,一个人究竟是社交达人还是社交恐惧症患者,确实能够通过测试有所体现。

然而,MBTI却难以经受住测试信度的考量,就拿重测信度来讲,理论上人格一旦定型就不会轻易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倘若我今日测试结果是INTP,那么在一个月后、半年后理应依旧是INTP。

但1979年的一份研究显示,约有50%的人在间隔5周以上再次进行测试时,所得到的人格结果却不尽相同。这就如同生理上基本已停止长高,可几次测量身高的数值却忽高忽低。

我在几个网站亲自测试了数次,得到的答案也各有差异。由此可见,MBTI的人格测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准确之处,但似乎也没人太在意,相信就好。

况且MBTI已然拥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所有的人格测试当中,它的综合接受度堪称最高。在玩腻了星座之后,年轻人逐渐对MBTI深陷其中。那些原本不信玄学的人都表示,躲过了生肖,避开了星座,却终究没能逃脱MBTI的“魔掌”。

有位朋友为了应付女朋友,随意选择答案得出人格标签后告知女友,立马收获一句“哇,好准呀”。我笑话他恋爱没多久就开始被迫忽悠人,他却笑我不懂女人,声称即便你铁了心不信这玩意儿,不测也会被赋予一个人格,某某人就是如此,总之是想逃也未必逃得掉。

不仅我们如此,在韩国,MBTI已然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相关元素,就连男团新专辑的主打歌都是ISTJ,韩文仿佛都要把MBTI写在身份证上了。

至于MBTI的意义,在相亲时能够寻觅到共同话题,考量双方性格是否契合。于工作之中,可以正确认知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不管是在社交方面还是自我认知领域,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凡是事物一旦火爆起来,难免会出现一些走极端的人。例如强行给他人打上标签,声称j人比较擅长做饭,NT人理科能力出众,ISFP人多为游戏宅等等。更有甚者,因喜爱ENTP人格,自己测试结果不符便反复测试,直至得到ENFP人格为止。

有的家长甚至依照特定人格为孩子安排教学方案,还有人将人格划分成三六九等,比如INTP被视作与爱因斯坦、马斯克同类,尤其是在INTP贴吧里,有人自称是神的孩子,感觉这些人仅仅凭借在网站上做了个测试就仿佛实现了阶级跨越一般,实在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来故意抹黑的。

不同人格之间相互排斥也就罢了,同一人格内部居然也存在对立现象。原因是担心群体中存在个体发展不够成熟,致使他人对这一人格群体产生负面刻板印象,于是还划分出高阶、中阶、低阶,高阶的自然而然就歧视低阶的。这究竟是在折腾些什么呢?歧视来歧视去,不过是为了获取那一丝可怜的愉悦感与认同感。

唉,有些人呐,骨子里就带着歧视的基因,可悲的是他们自己却毫无察觉。属相、星座、MBTI,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玩明白了?又有多少人对此深信不疑,将其当作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玄学工具,实在是无趣至极。

总之,MBTI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在给我们带来一些新奇体验和社交话题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