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中出英雄,比如东汉末年的乱世出了多少枭雄,比如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之中出了多少开明的君主,正因为处在乱世,那些有能力的人想要建功立业,想要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所以他们散发出浑身的能量去救赎这个乱世,但是一旦世道稳定了,那些英雄原本的面目就暴露出来了,开始享受安逸,开始一意孤行,最后导致自己拯救的世道再次陷入危险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就是这样一个人。
萧衍原本是南齐的皇亲国戚,但是萧衍生不逢时,他到了建功立业的年纪时,当时南齐的皇帝是萧宝卷,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昏君,经常会滥杀功臣,萧衍的哥哥就是死在他的手中,原本萧衍对权力并没有欲望,只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富家子弟,如果皇帝英明的话,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选择去战场上建功立业,可是皇帝如此昏聩,他只能提刀上战场了,他带兵起义灭了南齐,自己建立了梁国。
萧衍原本就不是一个喜欢打仗的人,他骨子里是偏文弱的,所以他上位后,没有想着结束当时乱世的景象,而是开始他的政治生涯,不得不说,他在治理国家上面是一把好手,大梁在他的治理下,经济迅速发展,百姓富足安居乐业,他们都觉得萧衍是一位明君。萧衍更是将明君的品质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帝王,他从来没有过骄奢淫逸的生活,而是奉行节俭,而且身体力行。
原本萧衍如果继续这样当一位明君的话,可能以后一统中原也不在话下,可是还是那句话,萧衍对权力并不痴迷,他有自己更加痴迷的东西,那就是佛教。在萧衍63岁的这一年,他将后宫的妃嫔都送出宫去了,然后自己跑去寺庙出家当和尚了,这简直是天下奇闻,虽然荒谬,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些朝中的大臣们肯定还要去寺庙请萧衍出来的,可是当大臣们去请他的时候,他再次出幺蛾子了。
萧衍说自己回去也可以,但是需要大臣们拿钱来赎回他,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是大臣们到底是照做了,萧衍开的价可不低,开了一亿钱,这些钱全部都捐给了寺庙。萧衍回去后并没有消停,他后来又去寺庙出家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四五次,每次都让大臣们拿钱来赎回自己,最后将国库都掏空了,当时但凡有一个人有不臣之心,估计萧衍这个皇帝也就当不成了,=不过他也无所谓,当皇帝本来就不是他的志向,他的志向是当和尚。
有了国家捐的这些钱,大梁的寺庙建的特别多也特别豪华,萧衍觉得这是在为自己积功德,但是听了当时来中国讲经的达摩师祖的话,萧衍才知道自己做错了,达摩师祖说萧衍做这些并没有功德,这些都只是影子不真实,真正的功德在世间是根本求不来的,萧衍这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了,可是此时的国家也已经被他败光了,如果不是萧衍不务正业的话,以他的才能,或许后来也就没有杨坚什么事了。
从梁武帝萧衍的经历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其位谋其职,身上的责任不能扔,即使前期有很高的成就,哪怕像梁武帝这样一个开国皇帝,最后也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让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国家丧失在自己手中,确实是太可惜了,如果他能够再坚持一下,以后将皇位禅让出去,还能保留自己这一世的好名声,但是他却用出家来威胁臣子们,脑回路着实是清奇,也让自己的好名声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