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蓉易见·津商茶叙第34期“以旧换新”促“消费焕新”新津区服务业行业专场交流活动举办,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和资源对接等方式,帮助小微零售企业解决销售规模难以突破、政策信息不对称、资源对接困难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新津小微零售企业转型升级、上规入统。“津商茶叙”是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工商联搭建的政企沟通平台之一,定期组织企业家与政府部门面对面交流,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近年来,新津区工商联紧紧围绕服务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两个健康”工作为抓手,积极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创新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在新津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精准把脉需求,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43年前,中国知名的民营企业——希望集团在成都新津诞生,新津区被誉为“民营经济发展摇篮”。新津区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孕育出以“希望系”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民营企业。全区民营经济更是呈现“6799”的态势,即增加值占比超6成、税收占比超7成、四上企业占比超9成、经济增长贡献率超9成。
“新津区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强化民营企业家政治引领,促进民营企业家同向发力,大力发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形成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新津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叶尚敏谈到,这就需要精准把脉企业需求,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企业需求动态感知平台,通过常态化调研和收集民营企业需求建议,及时动态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定期召开民营经济发展情况通报会、政企恳谈会或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通报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听取企业家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畅通政企交流沟通渠道,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
为此,新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政商恳谈”、区四大班子同志联系100家重点企业、区分管同志“津商茶叙”、产业园区“周三企业服务”等政企沟通平台,上门走访重点企业、经营主体、行业商(协)会等200余家,收集并解决土地、能源、资金等诉求问题382条,企业诉求办复率达100%,企业满意率达100%。
新津区工商联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探索建立产品资源、产业对接活动、名优产品培育、企业产品供需、企业扶持政策等“五张清单”,以台账方式为企业家创办企业、招商融资、引进技术提供精细化服务,先后举办6场产品对接活动,促成协议签单超30亿元,其中,希望食品预制菜单品营销突破15亿元,税收首次突破1亿元,有效助力优质地方产品靶向配套、供需适配。
“拓圈赋能”,打造民企服务阵地
围绕聚合力、链资源、促发展,新津区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助力企业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
2024年10月,由新津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区商务局、区投促局共同推动,区进出口商会主动帮助对接展会资源,成功帮助“新津造”产品亮相广交会。
广交会上,希望食品、中德型材、成都彩虹、沈师傅等9家新津企业上台现场推介公司产品,“新津造”产品展陈在现场广受青睐,新津商贸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钟晓兰说,“没有想到我们企业这次带来的产品在现场受到了这么大的关注,我从头到尾一直在帮助企业添加外商联系方式,接下来要争取把这些意向合作落地。”
新津区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文丕凌说,通过这次广交会活动,树立新津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的信心,学习见识了国际营销的经验,成功拿到了订单,拉到了客户,捕捉到了招商信息。“下一步,区工商联将不断总结优化完善,带着企业主动走出去,拓展市场找订单,充分利用商会资源开展以商招商,为新津高质量发展贡献商会力量。”
将服务企业作为核心工作,新津区工商联通过多种方式助力企业拓展转型升级新空间。聚焦“工业强区”部署,支持企业广泛融入。做大做强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型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构建“3+2+N”先进制造产业体系。聚焦“现代乡村产业”,动员企业跨界参与。发挥“乡村建设”农博效应,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探索城乡包容、共同富裕的村社复兴和乡村振兴路径。聚焦“先进制造产业”,助力企业迭代升级。深耕智能交通、智能终端、新能源等产业领域,招引格力电器、宁德时代等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集群效应好的链主企业,培育事丰医疗、济通路桥、达威科技等本土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企业。
为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激情,新津区工商联开展“多元赋能”系列活动,为企业家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助力更多企业增强实力,获得创新创造的持久动能。
创新突破,不断提高自身建设
新津区工商联以“两个健康”工作为抓手,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一方面,通过党建引领,组建新津区工商联商协会综合党委,探索推进支部建在楼宇、市场、车间等做法,初步形成“两新”工委+综合党委+商协会党组织的三级组织架构。另一方面,通过“青蓝接力”工程,引导老一辈知名企业家与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结对帮带”,帮助新生代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新津区工商联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升自身建设水平。通过“平台化、机制化、数字化”为牵引,打造智慧、高效的网上工商联、掌上工商联、数字工商联。通过“津商培育”行动,聚焦“四个集中”“三个创新”,选好配强总商会领导班子,推动企业家队伍年轻化、专业化。通过“建圈强链”行动,推动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协同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文丕凌表示,新津区工商联将进一步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策落实,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加强与省内外工商联和商会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未来,新津区工商联将继续坚持以服务民营经济为宗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水平,为推动新津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郭钇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