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的真实性,主要分为三大方面,来达到面对观众的伦理要求

鮕幻靈貓 2023-05-12 14:57:49

纪录片并没有一个十分准确的定义,历史上不同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纪录片进行过探讨。

比如格里尔逊认为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美国学者比尔·尼科尔斯则认为是纪录片展现的是真实的人物与事件。

从以上两位纪录片学者对纪录片的下的定义可知,“非虚构”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这不仅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原则。

同时也导致了当观众在观赏纪录片时,同样会默认纪录片中所展现的就是真实的,但是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真的就是真实的吗?

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中的“真实”并不单单指的是所拍摄内容的真实,具体来说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中的“真实”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分别为:画面的真实、探索出来的真实和“真实”的真实。

01

表象真实

画面的真实对于观众来说,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最基础的真实就是“画面的真实”,也就是纪录片中所拍摄的画面是否是真实发生的。

1922年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首次采用了“搬演”的形式,因为工业革命的影响,因纽特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了许多。

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不得以让纳努克重新“演绎”了因纽特人传统的捕猎方式,这种“不是表演的表演”的方式一直都是都纪录片的热议话题。

2017年张杨的《冈仁波齐》上映,这部影片采用的是一种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但真实性又远远超过伪纪录片。

这部影片没有脚本,片中的演员都是由当地的藏民本色出演,摄制组跟随影片中的朝圣者拍摄了一年。

甚至里面次仁曲珍在朝圣时生下婴儿的事件都是真实的,这两个导演采用的拍摄方式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表演”出来的画面是否是真实?“搬演”这种方式为后来纪录片的发展过程起到了很重要的帮助,特别是在历史纪录片中。

但是对于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来说,“搬演”依然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

因为社会现实纪录片的宗旨就是记录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事,一旦运用不当,就会造成全片的失真现象,创作者与观众之间也会发生信任危机。

如果纪录片中的画面出现“搬演”,纪录片创作者有必要也义务告知观众,否则会对观众产生误导,而对于空镜头则没必要要求的如此严格。

02

客观真实

内容的真实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场“新纪录运动”,许多纪录片人开始重新审视甚至质疑纪录片“非虚构”的原则。

1988年美国纪录片导演埃罗尔·莫里斯执导的《细细的蓝线》就打破了许多纪录片的准则,此片大胆的使用了许多职业演员再现了一则凶杀案的现场。

此案中的亚当斯被认定为Q杀警察的凶手,并被判了终身监禁,但是导演莫里斯通过对当事人的走访,在掌握大量证据的情况下,通过演员再现现场的方式推断出了案件的真相,洗清了亚当斯的冤情。

导演埃罗尔·莫里斯正是通过虚假的表演探索出了事情的真相。

从此之后这种创作方式就被许多纪录片采用,比如2014年央视出品的《激变玄武门》也是同样采用演员再现过去的方式,来探索玄武门之变过程中的许多谜团。

2019年,一部名为《神奇乔纳森的纪录片》的纪录片再次通过“表象真实”探索生活的“客观真实”。

本片的导演本杰明·伯曼得知在80年代红极一时的魔术师“神奇乔纳森”被诊断患上了心脏病,只剩下一年的寿命,便想制作一部关于乔纳森的纪录片。

但是三年后乔纳森仍没有去世,再接着导演发现除了自己还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摄制组的存在。

乔纳森一直声称有奥斯卡团队在为自己拍纪录片,可是经过导演调查,乔纳森明显在说谎,而影片在最后又发生了反转。

这部纪录片就在这样混乱和未知中探讨生活的真相与假象。以上的纪录片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我们所看到,所拍到的真实并不一定是真的。

如果创造者把这种虚假的真实呈现给观众,那么结果就是纪录片创作者欺骗了观众,虽然并非出自创作者本意。

所以在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时,创作者不要为一时的表象所迷惑,一定要仔细分辨所拍摄故事的真假,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对纪录片与观众负责。

03

本质真实

“真实”的真实在《黑客帝国》中,人类生活在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之中,在这个世界中所有的东西本质上都是代码,都是虚假的,这种对世界本质的怀疑在纪录片中也同样存在。

在纪录片中创作中,很大程度上只是把客观世界的“表象真实”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向观众揭示表象背后的“本质真实”。

即事情的真题,但现实世界是复杂多变的,现实背后的“真理”也可能是模糊不清的,或是超出了现阶段人们的认识范围。

所以,在我们确认了纪录片的“表象真实”与“客观真实”后,我们依然要对纪录片的“真实”的真实保持怀疑。

1935年,德国著名纪录片导演莱妮·雷芬斯塔尔执导了《意志的胜利》,这部纪录片的画面极具冲击力与感染力,甚至能够让观众热血沸腾、充满激情。

但就是这样一部无论是观赏性还是艺术性上成就都非常高的纪录片,其本质却是德国政府的一部宣传片。

片中充满了对德国政府的赞美,以及对希特勒疯狂的个人崇拜,甚至在影片结尾处说出了“希特勒就是德国,德国就是希特勒”这样的口号。

这部影片在当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在80多年后,我们再来看这部影片,只会觉得这部影片充满了荒诞,纳粹党并不是德国人民的救星,希特勒也并非是德国人民的英雄。

这部纪录片做到了“表象真实”与“客观真实”,但最终影片所表达的却是错误的,这部纪录片也是虚假的纪录片。

社会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者在保证纪录片拍摄的画面是真实的,内容也是真实的同时,还要思考自己作品本身所表达的思想的“真实性”。

创作者不应该被外界的条件所干扰,否则即便做到了“表象真实”与“客观真实”,但是作品本身从根上就是虚假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0 阅读:14

鮕幻靈貓

简介:生活百般滋味 你要笑着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