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冤啊,他就是工具人,风头全是配角的

桃花岛浪人 2024-08-13 22:32:28

“35岁失业”、“逃离一线城市”,这是近年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胡歌新片《走走停停》大致以此为主题。

《走走停停》票房1亿左右,这个成绩,据各方媒体宣传,不尽人意。我倒觉得,这个成绩不错了。

《走走停停》走的不是纯商业片的路子,也不算文艺片,介乎二者之间,剧情不温不火,但也不至于枯燥晦涩,以喜剧的形式叙述失败、温情,没有特别搞笑,也没有特别煽情,挺好的,满分10分,我可以打6.5分——借用胡歌的名气以及热门话题,实际上讲了一个老年人相关的故事。

《走走停停》不能成为爆款,我认为有以下4点原因。

其一,如我前文所述,它的情感很克制,不浓烈,这并非是批评《走走停停》不好,而是,要想大面积使观众共情,需要将情感推至极致。

其二,“35岁失业”、“逃离一线城市”,这类话题看上去挺热门,实际上没有那么多人关注。

35岁失业的那波人,他们疲于面对生活的失败,大概不会关心这个话题和电影,关注这个话题和电影的人群,实则是还未到35岁的人群,他们对这个未来有担忧,但又心存侥幸:“也许我不会成为其中之一”、“还早着呢”、“淘汰的是能力不够,没有职业规划的人”……

另外,“逃离一线城市”那波人,数字可能就更少了,我猜测,他们大多是嘴上说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想留在一线城市。

其三,35岁失业怎么办?要不要离开一线城市?目前其实没有所谓解决方案,《走走停停》安慰不了他们,也给不出答案,或许能得到片刻的宁静,但内心的焦虑始终存在,因此,《走走停停》无法吸引更多有此焦虑的人走进电影院。

其四,剧情略微有些分裂以及讨巧。

胡歌饰演吴迪,是一名编剧,混迹于北京,工作不稳定,相恋多年的女友怒其不争而离去。无奈之下,他返回故乡,川渝某小城,暂做修整(啃老)。

由于年龄关系,他在小城应聘工作屡屡被拒。

在此期间,他遇到了高中同学冯柳柳(高圆圆饰演),冯柳柳与吴迪,一方面彼此暗恋,一方面,他俩互为对照,吴迪在一线城市混不下去返回小城,冯柳柳在小城事业(电视台编导)、婚姻(离异,带一娃)都不顺,渴望去一线城市发展。

冯柳柳向吴迪提议,他应该在四十岁之前拼一把,自己拍一部短片,而她就以拍摄过程为素材,为吴迪拍一部纪录片,吴迪应承。吴迪请母亲江美玲(岳红)做女主角。短片拍摄快收尾,江美玲意外因病去世,吴迪父亲周野芒(吴明发)假扮江美玲完成余下镜头。

剧情大致如此。

前半段,确实在叙述吴迪这类大龄失业青年返乡的生存图景,后半段,则讨巧地引入了“亲情”,将观众带入另一种情绪之中。

原因无他,因为“大龄青年返乡如何面对生存困境”无解,只能将观众引入生离死别这类普世情绪之中,在一片温情中,淡化困境。

《走走停停》后半段其实拍得挺不错,我甚至觉得,完全可以就后半段的主题来扩充整部电影,而不是强行去关联“大龄青年生存困境”的主题:

后半段,大致有这样一些主题。

其一,母亲未竟的梦,不只是年轻人,老年人也有许多未完成的梦想:母亲江美玲其实一直存有艺术梦想,参演儿子短片,她挺开心;

其二,亲情是克制又深沉的情感。

父亲周野芒虽然表面上嫌弃儿子吴迪,嫉妒妻子与另一名男演员演戏,实则一直默默地支持他俩;

妻子离世后,吴迪、周野芒的一些细节,温情地展现,亲人的离世是漫长的雨季,绵长、哀伤。

《走走停停》之所以有6.5分,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该电影后半段的剧情,有点儿是枝裕和《步履不停》的味道,但争议亦来自于此,前半段相较下来就变得“画蛇添足”,细究下来,应该是“画足添蛇”,《走走停停》某些片段不错,为了凑成长片,强行加上了“蛇”——大龄青年生存困境。

最后,聊聊表演以及角色。

其实,胡歌表现中规中矩,他虽然是主角,但他这个主角其实更偏工具人,吴迪只是一个视角,去呈现其他人的故事。

金靖(吴双,吴迪妹妹),表现也还不错,她比吴迪更工具人,主要是为了增添电影的喜剧色彩。

高圆圆,中规中矩,美貌既是恩赐,也是枷锁。冯柳柳这个角色没有灵魂,纪录片被上司篡改,她辞职,说是去大城市发展,三年之后,又结婚了。

年轻角色都变成了工具人,反倒是江美玲和周野芒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对胡歌来说,这其实有点儿不公平的,风头被抢光了,但票房不佳、口碑不佳的话,他得出来背锅。

总结一下,《走走停停》还不错,对于打工人来说,有一点点安慰,电影更多想表达的,是老年人那点儿事。

1 阅读:26

桃花岛浪人

简介: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