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的出现是这个社会真实的写照,他们是不仅是在工作中辛苦奔波的人,更是在为生计忙碌却依旧无法挣脱贫困的一群人。
而作为社会底层的大众,他们更是让整个社会都在为之付出。
“穷忙族”其实是国外的一种称呼,国内则称其为“底层打工人”。
关于“穷忙族”,国内外也都有一些相关的纪录片。
国外有一部社会学家对于底层群众进行切身体验的纪录片,而日本则制作了一部专门讲述底层劳动者瞬间的纪实片。
“穷忙族”的困境。底层社工这一职业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工作在底层的社工,对于底层民众来说,他们往往都是最关心这些人的一群人。
在2000年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在她写就的《底层体验》中记载了她本人切身经历的底层生活。
其中艾伦瑞克为了更好地感同身受进行置身其中的体验,她甚至只改变了自己的样貌以及名字,便开始真真实实地用一种底层劳动者的身份进行各种工种工作的体验。
而她本人也从这次体验之中大开眼界地获取到一些新的观念,其中最深刻的一件就是许多像她一样的底层劳动者们,尽管拼尽全力,在底层忙碌,却最终依然无法获得这个社会给予的足够的体面生活。
这些深刻的睁眼体验也使得艾伦瑞克更加理解了那些底层劳动者们面临的现状,以及他们真真正正所处的困境之中。
而到了日本,这样深刻触动的印象并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反而他们对自己国家现状进行了记录,并将这部记录片制作成了《穷忙族》。
其中日本在经历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这个国家本来就面临着诸多不景气,再加上全球都遭遇萧条,日本几乎没有一个行业不受到影响。
尽管日本其实也有着许多稳定的工作,但在经济衰退之后,这些原先从业者资格较高、薪资较好的职位大多已经被像是失业低技能工人一样的人们所替代。
因此在局势已然不明晰后,仍旧留在底层继续工作的人无疑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而这部纪录片通过公寓大楼中的一扇窗户为倒映镜头拍下了这些忙碌却门庭冷落的人们,他们从清晨起床,到晚上回家,甚至夜晚回家的时候一手提着大包小包都已体现出生活之于这些人压力之大。
甚至在寒冷的冬天,为了不挨冻,他们一边骑着电车一边裹着衣物也成了常态。
而就算是到了工作日,那些从早到晚到底还是无能为力挣得钱不够花的人们,回家之后也会将电车停放于固定的位置进行充电,而不是将电池取下,因为他们根本负担不起电池耗损以及充电产生的费用。
如此看起来,生活上连出租屋消过毒水都要计较其中花费用量的人,相比那些将糖果丢马路上,随意去拌嘴争吵的人们,应当说更应该得到人们的怜悯和帮助。
贫困的代际传递。贫困其实是会代际传递的。
不同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轨迹往往大相径庭,而这主要就是因为家庭能够给予孩子们不同教育与机会的差异造成的结果。
而另外一方面,这种代际传递并不仅仅体现在家庭给孩子们带来的机会和资源上,还体现在社会对待困难家庭孩子们的态度上。
许多人都认为,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多数都是因为父母不努力,一直都有机会向上奋斗却没有去把握,而本来就条件好的孩子则多半是因为父母本身就有钱且努力,或者孩子降生于原本就条件良好的父母身上,因此应该受到生活的优待。
所以即使是公务员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内工作,许多旁人也会认为是你自己努力所换取来的成果,这样的观点甚至在中国都被称为“秤杆论”,认为谁都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不是指望他人的帮助。
这样偏见和误解实际上给那些真正在为了生存四处打拼却依旧困难重重的人们带来了许多不应有的非议,让这部分人更感能得到社会支持与帮助。
而在中国,不仅是许多人认为,这是我国传统文化导致中国人有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念,使得人们没有富裕后回馈社会的想法;
还有一种观点是以美国为例,认为美国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崇尚个人价值意识的国家,因此不指望国家供给,更不会指望他人施舍施予,而中国同样如此。
但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穷的理解之间有着核心原因差异。
想要深入了解这一点,其实可以从日本《穷忙族》中找到答案。
日本关于“穷忙族”的现象已经达到严重状态,但是在为了平稳工作而本来就处于吃力状态再遭受更多打压低薪水后这样偏见盛行之后,日本民众不仅没有想要改变现状的想法,相反,他们还认为这是“穷忙族”自身努力不足造成的,理应承担更多责任。
日本国民普遍都有着努力奋斗向上的观念,因此对待贫困工作者更多的是批判和指责,而不是讲求解决方案或改善措施,也不会将这一现象反馈至政府想要改善国家现状。
歧视本来就已经盛行,如何改变他们屈辱劳动现状才是关键所在。
即使如日本这样经济发达却仍有人愿意接受屈辱劳动并不希望改变自己的现象,那么美国这样号称“喧嚣与奋斗之城”的国家,其文化定然更加如此。
然而这种情形并不知道在我国这些年来逐渐浮现出来,但是国民显然不会被这样压榨,因为当打工行为无法交换足够回报时,人们会选择不再打工,而不是继续屈辱工作等待更美好结果出现。
我国国民之前有着可以像日本这样自我压榨环境,但是缺少更深远国家支撑,所以在未达到社会再上升空间时,仍然不会轻易弯腰忍让,而是会反抗和抗争。
如何改变现状?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首先要从根本上去理解社会经济结构对个体生活存在影响这一事情,并不是像日本国民普遍认为那样每个人白手起家。
不仅是政府就赌这个国家能富裕一部分人,于是做规划布局去发展,还能让其他人白捡资源继续发展。
这件事不仅是不现实,也是对财富创造规律不遵循的一种想法。
美国人喜欢假设创造力,但中国人依旧是务实型,更加相信脚踏实地赚钱造发明。
我们要实现自己民族复兴与富强,不仅有物质发展,更要精神富裕,这是中国人的宏伟理想。
而且我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大部分人都已经非常富裕”使得“其他人无路可去”这一点,而是“更多人希望富裕起来,但无力实现”,这是贫困人民和劳心损肾精英人士都应该共同解决的问题。
我们呼唤阳光普照天下,而不是抢光只留日照万亩。
还有,在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借鉴一下美国社会去解决那些贫困问题,比如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大幅提高劳动者工资切实帮助更多劳动人民脱贫,再如我们还可以通过鼓励消费来促进市场繁荣,高工资与消费稳定将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与境况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