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已不是那个市场,小公司车险业务要避免这几个误区
诺保莱
2025-03-26 11:36:45
很多小公司在尝试过差异化经营后开始转向传统私家车业务,但在实际经营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佣金越高越好?
小公司业务仍然以传统中介为主,在理论上还是佣金越高越好,但近几年中介市场也发生很多变化,车险的佣金的重要性已经低于核保精准的重要性,只有做到核保政策的差异化,才能匹配到合理的客户。在当前行业严查返佣和报行合一的情况下,车险的高费用无疑是给自己的脖上套了一根绳子。
车险中介的佣金只是一个相对优势,并不是绝对优势,在精准定价的基础上,合理分配费用资源,结合自己的战略目标,才能有效果;
二是渠道越大越好?
如果是具备电销优势的车险产品,无疑是比较幸运的,毕竟链条短,实现效果佳。如果没有电销优势的公司,仍然以代理人业务为主,则更应该寻找销售链条短的渠道,但目前的中介市场上,规模越大链条越长,而链条越长,中间的损耗也越大,这就会造成成交率极低,也大大提高了大中介的成交成本,投产比极低,这样大渠道并不会把小公司当成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只是一个备胎。
当备胎就意味着小公司并不能取得”首次报价权“,从而造成逆选择,也就是被竞争对手筛选后的业务会大量涌进来。
相反,取得“首次报价权”则意味着小公司拥有了选择权,拥有了主动性,而不是被逆选择。
三是核保越紧越好?
当前效益经营的背景下,核保紧是必要的,但是现在的市场这个松紧的程度非常微妙。
即既要有严格的业务边界,以防范承保上的系统的风险,也要有在边界内的一定的宽松度。
也就是在”扎紧篱笆“的同时,要做大篱笆。这关系到两个问题:
一是大数法则的问题。很多公司的私家车动则调整政策,主要的原因在于搞风险能力极低,即使非零出险频度在正常范围内,赔付率也会高企。这样就会经营数据失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业务开了停停了开,就像公司楼下的旋转门;
二是业务实现的问题。没有市场经验的核保人员总是认为差异化的经营越细致越好,这只是理论数据和沙盘推演,小公司并没有大公司的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并没有直接触达和筛选业务的能力,主要的业务推动还是以代理人为主,太狭窄的局部市场策略有时连业务的启动都会成为问题。
保持松紧相宜的核保政策对于小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并且这一平衡需要动态调整。
总之,车险还是那个车险,但是市场已经不是那个市场了,要适应新市场,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