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美被“垄断”!“中国芯片之父”弃美回国,作用比核武器还大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10-02 09:36:35

9月10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个三折叠屏手机。从最初的技术封锁,到如今的“遥遥领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独立研发的芯片。

众所周知,芯片是现代各种电子设备的核心成分,在设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几年前,我国的芯片还要依赖于从其他国家进口,备受美国打压和制裁。

就在这时,一位在美国华人,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用他毕生所学,带领我国芯片走上了独立的道路。

此后,这个人还被誉为了“中国芯片之父”。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到底是如何推动我国芯片发展的?面对如此形势,美国又该如何应对呢?

“中国芯片之父”的诞生

1968年, 在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一个注定有着非凡使命的男孩诞生了。

他就是邓中翰,也就是如今的“中国芯片之父”。

邓中翰的父母虽然都是普通的打工人,但他们却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在邓中翰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看书的习惯。

令父母感到惊讶的是,邓中翰对文学方面的书并不是很感兴趣,反而对一些与机械有关的书情有独钟。

在看书的过程中,邓中翰还展现出了很强的动手能力,经常对一些原理和实验进行实际操作,以探求知识的准确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中翰在上学时的成绩十分优异,特别是在数学和物理方面表现突出,经常能想到除答案以外的解题思路。

在那个时期,邓中翰的心目中一直有一个敬仰的偶像,那就是钱学森。

他对钱学森的经历和成就深深的敬佩,并立志以后也要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带着这个远大的理想,邓中翰在高考后,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

大学生活对邓中翰来说,是一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他并不满足于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经常泡在图书馆里吸取更多的知识。

凭借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邓中翰在大二的时候,就在导师的指导下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要知道,这是很多人在大学毕业时才能写出的东西,他仅在第二年就完成了,并且还取得了相当大的反响。

然而,邓中翰并不满足于国内的学习环境,他渴望接触到世界更先进的科技知识。

1992年,邓中翰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录取。

在伯克利的五年里,邓中翰不仅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还跨专业攻读了电子工程学博士和经济学硕士。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让他成为伯克利历史上首位同时获得理、工、商三个学科学位的学生。

学成后,邓中翰进入美国硅谷一家知名公司工作,担任高级研究员。

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最尖端的科技,也了解到了芯片的重要性。

然而,即便接触到了科技的前沿,邓中翰的心里并没有那么喜悦。

身处异国的他,始终惦记着国内芯片的发展状况。就在邓中翰苦于没有国内关于芯片研发的消息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

国内芯片的发展困境

1999年,邓中翰受邀回国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庆典。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邓中翰内心激动不已。

庆典过后,邓中翰参加了一个关于中国科技研发的一个会议。

在这个过程中,他了解到了国内芯片的发展困境,以及经常受制于他国的悲惨处境。

于是,邓中翰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

邓中翰表示,当年自己的偶像钱学森,就是在祖国有需要的时候回国效力的。

如今,祖国需要自己,所以,他要辞去美国工作回国发展了。

然而,邓中翰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决定,却为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邓中翰的这个决定,很快就被美国的公司知道了。为了不让这个人才流失,该公司提出要给他更丰厚的报酬,但被果断拒绝了。

美国深知,如果真的让邓中翰回国意味着什么,这个芯片人才一定会帮助中国芯片腾飞,到那时,美国的芯片便再也不能进行垄断。

为阻挠邓中翰回国,美国政府试图用“技术间谍罪”,将他强制留在美国。

然而,美国的阴谋没有得逞,邓中翰在朋友和国家的帮助下,还是成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从零开始

回国后,邓中翰发现,国内芯片产业落后的外表下,是芯片知识理论的储备不足、芯片研发资金短缺、研究人才稀缺等硬性问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邓中翰没有退缩,他深知,要改变这种落魄的局面,必须要有人站出来,从零开始。

1999年,邓中翰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办公室只有几间破旧的平房,设备也相当简陋。

这样的环境没有打退邓中翰的雄心壮志,他常对员工说:

"我们现在虽然起点低,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芯片。"

面对如此忠于国家的人才,中国政府也为邓中翰的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这让邓中翰更加感觉到责任的重大。

带着这份责任,邓中翰带领团队开始投入到了艰难的研发工作中。

然而,一切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研发过程中的困难接踵而至。

在研发刚刚开始的时候,邓中翰的团队便面临着,技术积累不足的问题。

对此,邓中翰组织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从芯片架构设计到制造工艺,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反复推敲。

他常常带头钻研最新的国际文献,并鼓励团队成员互相讨论,及时交流自己的不解和结论。

就这样,在一次次地交流和实践中,团队的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终于,在2001年的一个深夜,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星光一号"的诞生

经过邓中翰团队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星光一号"芯片终于诞生了。

这意味着,中国终于拥有了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数字多媒体芯片,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当"星光一号"芯片成功应用在数码相机、手机等产品中时,整个科技行业都为之震动。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中星微电子的名声越来越大。

2005年,公司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家以自主核心科技上市的中国芯片企业。

就这样,他们的芯片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被全球顶尖品牌的计算机和手机采用。

没过多久,邓中翰的贡献就得到了国家认可,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的"芯片之父"。

然而,邓中翰却并不满足于此。

随着中星微电子在芯片领域的不断突破,邓中翰的视野也在不断地扩大。

“全球首颗”的奇迹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邓中翰了解到,人工智能领域,将会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6年,邓中翰带领团队功研制出了全球首颗,支持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网络处理器:"星光智能一号"。

这款芯片在人脸识别等领域表现十分出色,很多性能和功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随着研发的不断进行,邓中翰又带领团队经过不懈努力,研发出了"星光智能二号"。

这款芯片在运算性能和功耗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很快就在智能家居、安防监控、无人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8年,"星光智能二号"获得了"全球电子成就奖最佳处理器产品奖"。

这是中国芯片首次获得这一国际顶级奖项,标志着中国芯片技术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2022年,邓中翰作为"科技冬奥"项目的负责人,带领团队采用了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成功保障了冬奥会视频图像的安全传输。

这一成就不仅确保了冬奥会的顺利进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

如今,已做出众多成绩的邓中翰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

他每天都会到实验室转转,与年轻的工程师们讨论最新的技术发展。

他常说:"看到这些年轻人的热情和创意,我就觉得中国芯片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结语

邓中翰的故事,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追赶到现在的并驾齐驱,中国的芯片产业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光荣的道路。

而这条路上,有无数像邓中翰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在默默耕耘,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的科技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未来可期。

信息来源:

中国网:邓中翰院士:携领“中国芯”,建功新时代

1 阅读:811
评论列表
  • 2024-10-02 11:01

    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人 比如 芯片之婶子 芯片之妗子 芯片之养老女婿 芯片之兄弟媳妇 芯片之小孩儿舅……

鲁滨逊每日日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