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要换人了,岸田文雄放弃参选自民党总裁,提桶跑路

星话大白 2024-08-15 14:30:23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4日上午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不参加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

这意味着日本首相又要换人了。

自民党9月的总裁选举中将选出继任者,届时岸田文雄将辞任首相。

岸田辞职这件事情不能孤立去看。

像英国是7月4日提前进行大选,结果工党获胜,保守党下台。

当时我也分析过,苏纳克可能是感觉到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英国要出大乱子,干脆提前跑路。

本来英国是明年才大选的,苏纳克是在没有明确理由的情况下,提前举行大选,还以惨败告终。

这次岸田文雄选择不参加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不谋求连任,更加深我对于未来这一年可能爆发世界金融危机的判断。

这些政客可能都是察觉到某种危机信号,在提桶跑路。

之前人们普遍也不理解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何要提前进行议会选举。

因为虽然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的结果,右翼获得席位明显增加,但这毕竟只是欧洲议会的选举,只要马克龙不提前举行议会选举,谁也奈何不了马克龙。

结果,马克龙在明知右翼支持率在抬头的情况下,明知选举结果肯定不如2022年的结果,仍然执意提前举行议会选举。

马克龙的这个决定,在法国内部也引发广泛批评,让人无法理解。

最终法国议会选举的结果,马克龙所在的中间派,在议会的席位从246席,降低到只有163席。

马克龙也因此变成了跛脚总统。

如果从正常角度去考虑,完全不能理解马克龙为什么要提前进行议会选举。

但结合英国苏纳克提前大选,岸田不谋求连任来看,我认为马克龙可能也是察觉到某个危机可能爆发,所以干脆就提前进行议会选举,把自己搞成跛脚总统。

这样即使金融危机爆发,法国经济遭到重创,那么马克龙也可以把锅甩出去。

因为马克龙成为跛脚总统后,总理大概率是得换人,那内政和经济就不归马克龙管,马克龙可以专心负责外交和军事。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那么马克龙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当然,这都只是猜测,并不能保证一定就是如此。

我只能说是存在这种可能性。

岸田这次不谋求连任,媒体报道的明面上的原因也比较直接,普遍认为岸田是因为去年底爆出的“政治集资宴会收回扣事件”,也就是黑金丑闻。

据共同社报道,岸田就不参加自民党总裁选举的理由向身边人士透露,自民党派系政治集资宴会收回扣事件“必须有人负责”。

另外还有个说法认为,岸田内阁最近支持率仅为24.6%,连续9次不到30%,长期低迷的支持率,导致岸田放弃谋求连任。

这些明面上的理由,虽然都有道理,确实是有一些关系。

但我觉得还是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跟美国是脱不了关系。

像支持率低,并不能让岸田一定就不参选。

日本这次是自民党总裁选举,并不是大选,本身就不需要民众投票,只需要自民党的国会议员选出总裁。

所以自民党总裁选举,更多是看如何争取到更多自民党派系的支持。

只要美国支持岸田,就算岸田支持率再低,也是有机会可以连任的。

结果,岸田连参选都不参选,显然还是有其他一些更主要原因。

日本黑金丑闻是去年12月爆出来的,今年1月日本自民党三大派系宣布解散,就是因为黑金丑闻,现在这个事情都过去大半年了,为何岸田到这个时候才说要出来负责?

而且,日本黑金丑闻能爆出来,跟著名的东京地检署有很大关系。

2023年12月初,就有日本媒体称,安倍派最近5年内,给所属议员的回扣总金额可能达到5亿日元,特搜部认为这些款项可能均未被记入政治资金收支报告。

2023年12月19日,东京地方检察厅特搜部以涉嫌违反《政治资金规正法》为由,对安倍派事务所和二阶派事务所分别进行了入室搜查。

东京地方检察厅特搜部,经常被称为东京地检署,也被称为特搜部。

而日本政界有一种说法:特搜部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关系密切。

这些日本政客,只要不听美国的话,那么特搜部可能就会找上门来,他们哪里能经得住查,不查都没事,一查一个准。

所以,日本特搜部这就是美国钉在日本心脏上的钉子,跟韩国检察院是起到同样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看,岸田如果是因为黑金丑闻才放弃连任,也跟美国是逃不了关系。

特搜部是美国控制日本的工具,那么黑金丑闻就是美国用来控制这些日本政客的一个理由。

如果这些日本政客听话,那么黑金丑闻就查不到他们身上。

如果日本政客不听话,那么黑金丑闻就能让他们一个个落马。

在今年1月,日本自民党三大派系:安倍派、二阶派、岸田派宣布解散。

其实一开始,黑金丑闻还只波及到安倍派和二阶派,但随后就扩大到岸田派,很显然黑金丑闻就是为了让岸田听话。

此次黑金丑闻中安倍派涉案金额达到6.5亿日元、二阶派涉案金额达到3.8亿日元,而岸田派涉案金额只有3000万日元。

特搜部特意把岸田派带上的意图十分明显。

并不是说黑金丑闻不存在,而是黑金丑闻以前在日本也是公开的秘密,以前不查,为何去年底才开始查?

说白了,就是美国需要查的时候,黑金丑闻就会爆出来,用来敲打那些不听话的日本政客。

所以在今年1月日本自民党三大派系解散之后,日本显然听话很多。

今年1月之前,日本央行还一直嘴硬说不加息,会继续保持宽松货币。

但今年2月,日本央行开始转向,说可能会加息。

今年3月,日本进行首次加息,结束负利率。

所以,我一直认为,美国一直在通过做空日元等方式,来逼迫日本加息缩表。

但日本今年3月虽然加息,却只是敷衍式加息,只是小幅加息到0利率,结束负利率,并且没有进行缩表,仍然维持扩表。

相当于一边加息,一边印钞。

我之前分析过,相比加息,对日本来说更关键的是缩表。

当前日本债务规模庞大,每年到期的国债规模都超过日本的税收收入。

所以一旦日本央行开始真正缩表,日本国债就会缺乏买盘,从而出现日债危机,日债收益率可能会出现飙升,日债价格大跌。

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可能自己主动想加息缩表。

所以一旦日本真的加息缩表,肯定是在外部压力下,而只有美国能给日本这个外部压力。

但即使被美国强压,日本也很清楚一旦真正加息缩表,日本自己经济金融危机就会爆发。

所以,过去这半年,日本一直在尽可能的敷衍美国。

虽然日本很听话,但美国收割镰刀砍到日本身上,日本还是会出现一些本能的挣扎。

7月31日,日本也宣布加息15基点,将利率上调至0.15%-0.25%;

最关键是,日本还公布了一个缩表计划。

但这个缩表计划,日本还玩弄了个文字游戏。

日本央行是说,国债购买规模每个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

这实际上是缩减国债购买额度,还不是马上要缩表。

但由于日本央行持有的日本国债,每个月都有庞大的到期规模。

如果缩减国债购买额度,缩减到每个月购债规模,小于国债到期规模,日本央行才会开始实质性缩表。

我之前有估算过,日本央行按照当前这个缩减购债规模速度算,起码也得明年初才会开始实质性缩表。

所以,日本实际上还是在拖延时间,想拖到美国大选之后,拖出一些变数。

我认为,这并不能让美国满意。

而且,在7月底日本宣布加息缩表后,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大幅波动,日元套利交易再次背锅,为美国经济衰退预期打掩护。

客观来说,日本央行7月31日再度加息,并宣布缩表,确实会导致很大一部分日元套利交易平仓,这肯定是对全球金融市场有影响,但这个影响只是起到加速市场下跌的催化剂效果,而非根本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以及美国经济衰退预期,才是导致前段时间全球股市大跌的根本原因。

日元套利交易本身就是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副产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也曾经出现日元套利平仓。

所以,当时也有一些声音认为,是大量日元套利交易,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直接把美国的责任给甩干净了。

但实际上,美联储1994年2月开始的激进加息,才是导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元套利交易的出现,只是美联储激进加息的产物。

日本加息和日元套利交易,都只是美国搞金融收割的配套工具之一。

不管是收割日本,还是收割其他国家,或者是美国自己收割自己,不同资本派系之间的收割。

所以,美国是有逼迫日本加息缩表,来对日本收割的动机,并且这会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让美国一些资本派系可以浑水摸鱼。

风浪越大,鱼儿才越贵。

所以,巴菲特在今年二季度才会一口气把持有的苹果股份抛售减持了一半。

截至二季度末,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为2769亿美元,再创纪录新高,较一季度末的1890亿美元增加31.74%;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逼迫日本加息缩表,也有当金融危机导火索,来给美国打掩护的意思。

不过,8月7日,日本央行副行长内田真一表示,在金融和资本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不会进行加息操作。

日本央行这个表态,被认为是向市场投降,打消了市场对日本央行年内进一步加息的预期。

我认为,这是日本趁着加息缩表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以此为借口,来暂缓加息缩表的步伐。

但这就会让美国内部逼迫日本加息缩表的资本派系感到不满。

目前公开信息看,逼迫日本加息的美国资本派系,是民主党背后金融资本所为。

跟共和党这边关系不大。

所以,如果是共和党在这次大选获胜,那么当前砍在日本身上的收割镰刀,有可能就没那么锋利,至少砍下去没那么坚决有力。

这是日本一直在进行敷衍拖时间的原因,就是想拖到美国大选之后,拖出一些变数。

但日本当前这种敷衍美国的态度,不管是在缩表上玩弄文字游戏,还是最近向市场投降,试图暂缓加息节奏,都让美国一些派系感到不满,而这是岸田可能不谋求连任的原因之一。

当然,岸田不谋求连任的原因有很多。

我认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岸田自己顶不住美国压力,眼瞅着继续被美国逼迫下去,日本很大可能会爆发金融危机,所以岸田索性就是放弃寻求连任,把这口锅提前甩出去。

这样后面如果爆发金融危机,就跟他岸田没有关系。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0 阅读:88

星话大白

简介:我每天晚上9点都会用大白话,进行深入浅出的时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