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梦想着当大佬的小白!在《小巷人家》中宋莹和黄玲,就像两个互补的拼图块,拼在一起,构成了这小巷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小巷人家》像是一幅生活画卷,在那小小的院落里,藏着宋莹的伤心和黄玲的崩溃。宋莹的伤心是离别,那是一种对过往熟悉生活和情感羁绊抽离的疼痛, 而黄玲的崩溃则是有一丝绝望的。
在《小巷人家》中黄玲与宋莹的分别的这场戏,算是该剧的一个高潮了,它虽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只是两个女人的离别,可让看剧的无数观众却跟着落泪。在剧中黄玲与宋莹这对小院里的邻居,好多人形容她们是“闺蜜”,我却觉得“闺蜜”这词有点肤浅了,她们俩更像是“精神伴侣”。黄玲是一个长期被婆婆和小叔子一家欺压的传统女性,她善良隐忍,吃苦耐劳,像极了我妈妈她们那一代人的思想(我妈60后)。中国传统女人骨子里就是一个字"熬"。熬到有了孩子就好了,熬到孩子大了就好了,熬到孩子考上大学就好了,再熬到孩子结婚就好了。从青年熬到中年,从中年熬到老年。一路都是煎熬!黄玲的生活原本如一潭死水,直到宋莹出现,才泛起了不一样的涟漪。她的改变是也从搬进小院后,和宋莹做邻居开始的……黄玲丈夫庄超英,身为教师却懦弱愚孝,常常为了迎合父母牺牲家庭和孩子的利益,黄玲在家中是孤立无援的,为了维持这个家的体面,一再忍让。她们初次见面时,宋莹风风火火地搬来,那股子泼辣劲儿让黄玲有些不知所措。宋莹热情地和黄玲打招呼,早已习惯了内敛与沉默的她只是腼腆地回应。看过剧的都知道,在黄玲婆婆生日那次,她在厨房忙着准备了一桌饭菜,到吃饭的时候,连妯娌都上桌吃饭,唯独却不让黄玲上桌,而庄超英看看也不说话,最后只能默默领着筱婷去厨房吃白水面。但在搬进小院后日子久了,宋莹和黄玲的接触多了起来,比如在黄玲为给孩子买自行车发愁时,宋莹知道后,二话不说就把,吃蛇瓜大半年省下的钱塞到黄玲手里,亲人也不过如此了吧。在黄玲受委屈时,是宋莹跟她说:“你呀,不能老这么忍着,该为自己想想。”随着时间推移,在宋莹的耳濡目染下,黄玲在悄然改变。她开始有了反抗意识,当她婆婆扭伤脚希望黄玲和筱婷去照顾时,她第一次以工作忙为由拒绝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开始敢于对不公平的事情说“不”,勇敢地维护她和孩子的利益。面对婆婆的无理要求,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味顺从。两人的感情也从最初宋莹单方面的同情,变成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情感也变得更加深厚,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生活的战场上,为彼此守护。就像她们在小院里的对话:黄玲说:“宋莹,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我能变成啥样。”宋莹打趣道:“你本来就有这股劲儿,我不过是点了把火。”黄玲啊,就是那种传统的好女人,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却也有着坚韧的一面,只是需要有人给她一点勇气。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她们曾相互依偎,在宋莹离开后,偌大的小院,看似依旧,却让黄玲失去了最重要的保护。所以才有了宋莹离开后,黄玲红着眼对筱婷哭着说:“筱婷,在这个院里, 再也没有人,能护着你妈妈了!”这一幕。在生活中,我们其实是羡慕黄玲有那样一个,遇事冲在自己前面,一直站在身后支持自己的知己,可我们更想做的,应该是像宋莹这样敢说敢做,可以为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遮风挡雨的人。影片通过这样的情节,展现了女性之间特殊的情感纽带。它不是简单的友情或亲情可以概括,而是一种在共同生活经历中滋长出来的依赖。这种依赖一旦失去,所带来的冲击不亚于一场心灵的地震。导演用细腻的笔触,让观众看到了在平凡生活背后,女性内心深处的脆弱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