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2年五月,36岁的明穆宗朱载坖病重,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召来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位大臣,遗命他们辅佐10岁的太子朱翊钧。
三位顾命大臣中,高拱和明穆宗的关系更近,所以明穆宗握着高拱的手嘱托道:“以天下累先生!”
在明穆宗看来,以高拱的资历、才能和德行,他一定会不负重托,尽心尽力地辅佐幼主朱翊钧,延续大明国祚。
事实上,高拱也想不负重托,可是事情的发展却超出君臣二人的预估,逐渐脱离高拱的掌控范围。
两个人的作用不可忽视,那就是张居正和冯保。
一、裕王朱载坖的老师1552年,16岁的朱载坖需要授业老师,高拱成为首选,他进入裕王府,承担起教导朱载坖的职责。
嘉靖沉迷于修道,他听信方士“二龙不相见”一说,很少见自己的两个儿子,裕王朱载坖和景王朱载圳,始终没有确定谁为太子。
眼看两位皇子年纪渐长,不少大臣请立太子,但是都被嘉靖严辞拒绝。
朱载坖虽然比朱载圳年纪稍大,但是嘉靖从来没有表示出立他为储的决心,也不大关心他的生活等问题。朱载坖虽然顶着个王爷的名头,但很多大臣并不看好他,严嵩的儿子,严世藩,甚至敢明目张胆地克扣他的生活费。
这种情形下,朱载坖每天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招来是非。在这段难熬的日子,朱载坖有赖于高拱的引导与开解,高拱为裕王授课的同时也为他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让年轻王爷的日子过得稍微舒心一些。
裕王感念高拱的悉心照顾,内阁大臣严嵩和徐阶看到裕王对高拱的看重,心里都明白:假如有一天裕王即位,高拱必然被重用,于是二人在嘉靖面前推荐高拱,高拱升职为太常卿,后来又多次受到提拔。
1566年三月,也就是嘉靖去世前几个月,高拱由徐阶举荐,拜为文渊阁大学士,位列内阁重臣。
二、周围都是敌人
高拱虽然被徐阶举荐入阁,但是他和徐阶的关系并不好,尤其是朱载坖即位之后,高拱的地位更高,他和徐阶的关系尤其紧张,甚至到了互相攻击的地步。
最终,扳倒严嵩的徐阶败给新贵高拱,他郁闷地向朝廷申请致仕,回了华亭老家。徐阶被逼走,明穆宗朱载坖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他仍然厚爱高拱,结果,赵贞吉、陈以勤、李春芳等人都因为与高拱不和而相继离开。
高拱成为内阁首辅,权势熏天,不可一世。
奇怪的是,高拱不断打压同僚的同时,却偏偏能容下张居正。也许是因为张居正比高拱小十几岁,也许是张居正很会隐藏实力,让高拱觉得他对自己不构成威胁。
最忽视的往往会成为最危险的。高拱没想到,张居正居然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有一天终于将自己排挤出局。
高拱和张居正共同闪耀的时刻就是明穆宗临终托孤之时:因为沉迷媚药,朱载坖年仅36岁就病体沉重,不得已他只好请来高拱、张居正和高仪三位重臣,除了遗命太子朱翊钧即位之外,就是嘱咐三位顾命大臣好好辅佐新君,守住大明帝业。
对多年来一直倚重的高拱,朱载坖寄以厚望,他握着高拱的手说道:“以天下累先生!”
高拱很想以天下为己任,可是没想到节外生枝,他受到了来自后宫和朝廷的双重阻挠。三、明争暗斗
后宫的阻挠来自司礼监太监冯保。冯保陪伴朱翊钧多年,深受李太后信任,朱翊钧即位后都很害怕他。
明穆宗托孤时并没有将太监考虑在内,但是后宫有人暗做手脚,使冯保和高拱、张居正、高仪等人一样,成为明神宗朱翊钧重要的辅政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高仪,他之所以存在感不强,是因为高拱和张居正等人明争暗斗的时候,他遇到了更强大的敌人----疾病,于是不得不早早退场,把战场留给了高拱、张居正等人。
对于高拱来说,张居正显然是个特别会隐藏实力的对手:他从来没有和高拱针锋相对,而是巧妙地运用“联合”手段,通过冯保、利用李太后向高拱施压。高拱接受明穆宗重托之后,将清除冯保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可是他想清除别人,别人也把仇恨的目光投向了他。冯保深恨高拱重用其他太监,所以也将高拱当作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
张居正表面对高拱恭敬顺从,暗中却已经和冯保联手,将高拱作为他们的共同敌人。
高拱接受托孤之后,想到年仅10岁的朱翊钧,既感到责任又有些发愁,曾经在内阁说了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这一声叹息显然既有担忧,又有身负重任的压力。
可是,就是这样一句话,通过张居正和冯保的传递,到达李太后的耳朵里后,竟然变成:“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十足的包藏异心、意图谋逆!
李太后刚失去主心骨,胆战心惊地带着幼子主持大局,正是前怕狼后怕虎的时候,听到这句话后她更是忧惧交加,根本不敢给高拱任何解释的机会,马上召集内阁、五府及六部大臣,当着众人的面重责高拱“专权擅政”,下旨让他立即回老家,不许在京城有片刻停留!前几天还踌躇满志的高拱顿时面如死灰,他颤抖着跪在地上,汗如雨下,虚弱地几乎不能起身。
关键时刻,还是张居正走过来,伸出手去将高拱扶起,然后找了一辆车把他送回了家。
几年后,高拱去世。
在家闲居无事,高拱终于理清了整件事情的原委,于是他提笔写下《病榻遗言》,详细记下了张居正和冯保勾结的全过程。
此书后来得以刊印,成为明神宗朱翊钧清算张居正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