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主席接见小演员,被指叫错名字,毛主席:回家问问你爸爸

冬雪寒冷月 2023-06-21 18:17:50

86版的《西游记》在央视的循环播送下,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代经典之作,

剧中的主角人物,也在观众朋友们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部巨作中,扮演“观音菩萨”的左大玢虽然并非主角,但是她一脸和善的模样,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鲜为人知的是,左大玢与毛主席之间,还有过一段令人羡慕的交往。

毛主席尤其喜爱各地戏剧

1956年,著名的作词家田汉率领湖南省湘剧训练班的一群小演员去北京汇报演出,时年13岁的左大玢就在其中。

到了北京以后,田汉告诉这些小演员,他们是要到中南海去给毛主席演出。

听到这些话,小演员们都高兴极了,遗憾的是,在这次演出中,左大玢并未出场,而她见毛主席,也只是在后台偷偷观望了一眼。

就是这一眼,让左大玢的一生,都发生了改变。

只有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才能真正地理解毛主席的伟大,

因而当毛主席观看完演出离开后,小演员们如潮水般地涌向了毛主席的座位,挨个抢坐。

左大玢看到毛主席的离开,心里很是遗憾,从此,她小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一定要再见毛主席的愿望树。

三年后,小有名气的她,终于如愿以偿。

1959年,16岁的左大玢正在训练时,忽然接到了通知,前往湖南省交际处出演剧目《生死碑》,

对于这次演出,左大玢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她很快调整好了心态,赶到了交际处,

左大玢猜想,一定是有重要的领导来了。

事实证明,她猜对了。

这一天,毛主席来到了湖南。

毛主席不是戏曲家,也不是音乐家,但是他却有着深厚的戏曲情怀,在他的认知里,欣赏戏曲,其实就是繁忙工作之余的一种消遣和休憩方式。

早在延安时,毛主席就对各种地方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惜由于当时条件限制,他只听昆曲和秦腔,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才有机会搜集了广泛的地方戏唱腔资料,据统计,毛主席凭兴趣购买收集的戏剧、曲艺、歌舞等唱片有1600多张、磁带400余盘。

这些唱片和磁带,无不反映出毛主席的个人情趣、欣赏习惯和生活志趣。

在各地的戏剧中,毛主席对湖南的地方戏十分关注。

湖南作为毛主席的家乡,毛主席在建国后多次来视察,对于湖南的一草一木,他都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对于家乡的戏剧湘剧,毛主席自然也很喜欢。

因而,便有了对左大玢的这一次突然“袭击”

左大玢在做好准备后,来到了湖南省交际处上台表演,上台后,左大玢忽然瞪大了眼睛,原来,毛主席就在台下。

这一惊喜让左大玢高兴极了,她甚至差点忘了台词,幸好她作为一名演员的自我修养和素质,最终让她镇定下来,将戏演完。

演出结束后,上级又组织开了舞会,左大玢不会跳,决定先行卸妆离开,忽然有人通知她:“毛主席可能要来跳舞。”

左大玢立刻改变了主意,直奔舞厅。

人生第一次来到舞厅,左大玢很是激动也很紧张,没一会儿,毛主席的摄影师侯波走了过来,对她和蔼地说道:“你是演王玉环(生死碑中的角色)的吧?”

左大玢点点头。

侯波高兴地说:“毛主席看了你的戏很高兴,等会你跟他跳舞吧?”

左大玢瞬间站了起来,她紧张地说:“我还不会跳舞呢。”

侯波:“没关系,我找个人教你,很好学的。”

过了没多久,毛主席的卫士封耀松走了过来。

封耀松很有耐心,他细心地带着左大玢在舞池转了几圈后,左大玢就摸到了门道。

这时,侯波走了过来,她笑着问左大玢:“学会了吗?”

左大玢刚想回答,侯波就拉着她走向了一边。

待左大玢停下来时,她的面前,站着的正是身材魁梧的毛主席。

看到毛主席,左大玢紧张得有些手足无措。

毛主席笑了笑:“娃娃,跳舞可不能站着,得动啊。”

说完,毛主席就拉着她走向了舞池。

由于是刚学,再加上与毛主席跳舞心里紧张,一曲舞跳下来,左大玢累得出了一身汗。

有了第一次跳舞后,左大玢与毛主席也逐渐地熟络起来。

后来有一次演出结束,毛主席忽然问她:“你为什么姓左,而不姓右呢?”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问过左大玢这个问题,左大玢一时间有些愣住了。

随后,她缓缓开口说道:“因为我爸爸姓左,所以我就姓左了。”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他又问道:“那你怎么又叫左大玢(fen)了?”

左大玢听到这个问题,疑惑地看着毛主席,

她说:“主席,您念错我的名字了,是“bin”,不是“fen”。

毛主席再次地笑了起来:“娃娃啊,你回去问问你爸爸,这个字是多音,是不是也可以念作“芬”呢?记住,要看大辞海,那个小辞海里还没有。”

左大玢认真地将此事记在了心里。

左大玢后来问了爸爸,她的爸爸是如何回答的呢?

家庭的熏陶对她的成长影响很大

说起来,左大玢能够走上演艺这条道路,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是家庭熏陶的结果。

左大玢的母亲郑福秋是湘剧四大名旦之一,正是受到母亲的影响,左大玢从小就钟情于戏剧。

不过,左大玢的母亲最初并不愿意让左大玢学戏。

原因说起来有些心酸。

在旧社会,一些演戏的人,都是因为家里穷才走这条路的,他们为了能够成为“角”是吃了不少的苦头,这其中的过程,实在是痛苦不堪。

而这时到了新社会,人民生活很好,郑福秋就不愿让女儿受这份苦,

左大玢这一年11岁,她虽然年龄小,但是她却认定了要学戏这条路。

之后,当母亲在外地演出时,她会到湖南湘剧团小演员训练班偷偷看着别人练功,并且报名了小演员训练班。

几天后,母亲回来了,得知此事,训斥了她一顿。

左大玢不服气。

左大玢说:“你也是唱戏的,为什么不让我唱呢?”

郑福秋:“正因为我是唱戏的,我才知道做这一行的辛苦,”

左大玢不听,她执意要学。

郑福秋没办法,只好开口:“你给我唱一段,看你是不是这块料。”

在小演员训练班看别人的练功,左大玢还真的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她给母亲唱了一段后,郑福秋十分惊讶:“只要你能考上训练班,我就支持你。”

事实证明,左大玢确实是学戏的这块料。

1954年,左大玢成功地入选到了湘剧团演员训练班,在这里,她受到了专业的学习,随着时间的流逝,母亲郑福秋看女儿天赋被一点点开发出来,她就开始亲自教授女儿。

在母亲和训练班的双重教导下,三年后,左大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随后,她就被调入到了湖南湘剧团,开始了正式的演出。

也正是在小演员训练班学习时,左大玢有幸前往北京,在后台偷偷看了毛主席的一眼。

正是这一眼,改变了左大玢的一生。

喝毛主席的茶,半截烟成为唯一的纪念

从北京回来后,左大玢的心里有了一个愿望,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将戏学好,等待将来有机会时为毛主席演出。

由此,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事。

1959年,已经在湘剧团小有名气的左大玢成功地为毛主席表演了一场《生死碑》,正是这场演出,让左大玢与毛主席有了相识的机会。

后来,当左大玢称毛主席念错自己名字时,毛主席便让左大玢回家问问父亲。

左大玢将此事记到心里,回到家后,她便问了父亲。

左大玢问道:“毛主席把我的名字念错了,他把那个“bin”,念成了“芬”,还说让我来查大辞海。”

左大玢的父亲听后有些惊讶,作为从旧社会成长起来的人,他非常明白毛主席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这种对领袖的拥护情感,是任何都无法比拟的。

因而他很重视这件事,赶忙打开了大辞海查看。

这一查,没想到这个“玢”字,还真的是多音字,这时,左大玢的父亲忍不住了,他训斥了左大玢一顿:“毛主席没有念错,你怎么能乱说呢?”

后来,当毛主席再次来到湖南,请左大玢跳舞时,左大玢便将此事告诉给了毛主席:“主席,您那个字没念错,”

毛主席笑笑,信心十足地说:“怎么会错呢?当然不会错了。”

左大玢也嘻嘻笑了起来。

此后,毛主席每次到湖南,都会邀请左大玢来跳舞。

毛主席是一个伟人,但是他没有一点架子,对于基层,对于农村,他非常关心。

一次,毛主席忽然问左大玢:“你最近去演出了吗?”

左大玢回答道:“去了,”

毛主席:“到哪里去了?”

左大玢:“下农村去了”

毛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道:“去工厂了?去矿山没?”

左大玢挨个回答:“去了,都去了,”

毛主席又问:“那你下洞了吗?”

左大玢:“下了,里面都是煤矿,我出来时脸上都黑了。”

毛主席欣慰地说:“黑的好,黑的好,黑的可以锻炼人,”

毛主席对农村和人民的关心,可见一斑。

当然了,左大玢与毛主席在一起跳舞的趣事,并非只有这么几件。

有一次跳完一支舞后,左大玢跟随毛主席在走廊上休息,左大玢忽然看到毛主席的茶杯里的茶叶是竖着的,就很奇怪。

左大玢问道:“主席,您喝的是什么茶,茶叶怎么竖着啊?”

毛主席:“娃娃,你这就不懂了吧,这是阳君山的毛尖,是上等好茶呀。”

左大玢大大的眼睛绕了一圈,忽然开口:“主席,我口渴了,我要喝您的茶。”

毛主席笑笑点了点头:“你喝吧,喝吧,我们喝一杯茶。”

1965年,毛主席再一次地来到了湖南,可惜的是左大玢此时不在长沙。

机缘巧合下与杨洁相识

左大玢此时接到任务,正在湘西沅陵演出,得知毛主席来了,上级立刻将她送回了长沙。

毛主席看到左大玢来了很是高兴,她当场给毛主席清唱了一段。

毛主席笑着,唱完后,毛主席关系地说:“娃娃呀,你的嗓子有些哑,是不是感冒了啊?要多休息呀。”

左大玢看到毛主席正在抽烟,回答道:“主席,抽烟不好,为了您的健康,少抽些烟吧”,说着,左大玢上前将毛主席手里的香烟拿了下来掐灭。

毛主席看到这一幕也没生气。

后来,这半支香烟被左大玢放在盒子里珍藏了起来。

由于当时有纪律,见毛主席不能写日记,不能合影,因而这半支香烟,也成为了左大玢如今唯一的“纪念”

晚年时,毛主席卧病在床,他想要再看看湘剧,因而有关部门就组织湘剧演员排演了一批湘剧,制作成录像送到了北京。

恰巧这时央视著名的女导演杨洁也在北京,她第一次见到了左大玢。

杨洁看到左大玢,激动地说:“如果以后我有拍观世音的戏,一定请你去演。”

左大玢此时关心毛主席的病情,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中。

直到六年后,左大玢真的接到了杨洁导演前往北京的邀请。

左大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忐忑地来到了北京。

化妆师王希钟一看到左大玢,就激动地说:“你太像观世音菩萨了,根本不用试妆了。”

也正是杨洁导演的慧眼识珠,最终,左大玢有机会在《西游记》中留下了经典角色,

0 阅读:43
冬雪寒冷月

冬雪寒冷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