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李鹏任副总理,邓颖超特意嘱咐:不要骄傲,不要脱离群众

厉论彦 2024-11-27 18:23:16
引言

1983年,李鹏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时,邓颖超对他提出的朴素而深刻的嘱咐——“不要骄傲,不要脱离群众”。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期望,也寄托着邓颖超对李鹏亦师亦友亦母的浓浓厚爱。

01 革命世家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波澜中,李鹏的家族背景和他个人的成长故事占据了一席重要地位。

李鹏的父亲,李硕勋,是一位深受尊敬的革命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热情与牺牲。

1924年李硕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年轻的党员。他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承诺。

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青年学生们被民族解放和社会变革的激情所点燃。

李硕勋不仅活跃在学生运动中,还因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雄辩的演讲而在同辈中脱颖而出。

1930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中建立红色政权的努力达到了高潮。

李硕勋积极参与组织和指挥了多次重要的武装起义,这些行动在江苏和浙江的广阔乡村中点燃了革命的火种。

在这一年,他参与组建了红14军、15军和17军,不断地扩大红色势力的范围。

然而1931年,李硕勋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他因病暂留香港,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治疗行程,却意外地被国民党政府的特务发现并逮捕。

他被关押在一间昏暗的审讯室里,四周墙壁斑驳,空气中弥漫着潮湿和霉味。

尽管面对严刑逼供,李硕勋坚定地守护着党的秘密,他的嘴里只有一句话:“我是共产党员”。

审讯官们对他的态度愈发残忍。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决定对他进行公开处决,以此警告其他共产党员。

1931年的一个清晨,李硕勋被押送至海口市东校场。那是一个灰蒙蒙的日子,天空布满厚厚的云层,空气中弥漫着即将来临的雨意。

在众目睽睽之下,李硕勋毫无畏惧地走上了刑场,他的眼神坚定,嘴角轻轻上扬,仿佛在对着不公的命运微笑。

八年后,一个绑着纱布的小男孩在四川的一所小学中静静地坐着。

这个男孩就是李鹏,他的头上包裹的纱布覆盖了一个因战争伤害而形成的疤痕。当时他正收到了一个消息:有人从家乡来看他。

李鹏知道,这些“家里人”是组织上派来的,这意味着他将接受新的使命和责任。

邓颖超的出现就像一道光芒,照亮了李鹏阴霾的童年。

她的关心和指导成为李鹏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撑。当邓颖超第一次见到李鹏时,她立刻注意到了他头上的纱布,她的眼中充满了关切,迅速询问了伤势的原因。

李鹏虽然对邓颖超的问询感到有些拘谨,但他还是诚实地回答了问题,并对她表示了感谢。

邓颖超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关心李鹏的伤势上,她还提出将他带到重庆,靠近抗战的中心,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他和他母亲的安全。

这一决定改变了李鹏的命运,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革命领导人,包括周恩来。

在重庆,周恩来第一次见到李鹏时,也对他的成长表示了极大的惊讶和赞赏。他的一番话语和慈父般的拍肩让李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关爱。

李鹏的早年生活虽然充满了战争的阴影和家庭的悲剧,但在邓颖超和周恩来的关怀下,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青年,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这段历史不仅塑造了李鹏的性格,也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 亦师亦友亦母的深厚情感

李鹏在重庆与邓颖超和周恩来的共同关怀下逐渐成长。邓颖超的指导对李鹏的政治觉悟和个人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重庆的日子里,李鹏的生活安排被严格监督。

邓颖超不仅关心他的学习和健康,更重视他的思想教育和革命精神的培养。

她经常组织小组讨论会,让李鹏和其他革命后代一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分享抗战前线的最新进展和共产党的战略决策。

随着抗战的进程,邓颖超安排李鹏参加了许多党的活动和政治学习班,这些活动都旨在锻炼他的领导能力和革命责任感。

在一次讲座中,一位资深的党员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李鹏深受感动,他开始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学习机会,他知道这些经历是他走向未来政治舞台的必经之路。

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颖超对李鹏的关注没有减少。

当党中央决定将一部分机构和学校从重庆转移到延安时,邓颖超特别推荐李鹏跟随去延安,继续他的学习和成长。

在延安的日子里,李鹏接受了更为系统的政治和军事训练,邓颖超经常通过信件与他保持联系,鼓励他要坚持学习,深入理解党的政策和历史使命。

在延安期间,李鹏还被选派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邓颖超特别强调即使在战争结束后,也不能放松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警惕。

她通过李鹏的例子教育年轻一代要始终保持警惕,坚持革命的原则和斗争精神。

1950年李鹏从苏联回国,邓颖超在接到这一消息后,亲自写信给他,表达了对他未来角色的期望。

她在信中写道,希望李鹏能将在苏联学到的技术和知识应用于新中国的建设,特别是在工业和能源部门的发展上发挥作用。

邓颖超的这些话深深激励了李鹏,使他在随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李鹏逐步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在他1983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时,邓颖超特别去看望他,并重申了她多年前的教导:“不要骄傲,不要脱离群众。”

这句话不仅是对李鹏的提醒,也是对所有执政者的普遍要求,强调了领导者应当始终与人民保持紧密联系,听取群众的声音,真正为人民服务。

邓颖超的教诲和影响对李鹏的政治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各种挑战时,李鹏总能回想起邓颖超的话,这些原则成为他在政治风浪中的稳定舵。

这种深厚的师徒关系,不仅塑造了李鹏的政治观和行为模式,也展现了中国革命老一辈的精神传承。

03 从副总理到未来的路

随着1983年李鹏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他的职业生涯迎来了新的高潮。

在这个职位上,他不仅要面对国内外的多重挑战,还需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

邓颖超的教诲“不要骄傲,不要脱离群众”成了他在职业生涯中的座右铭,引导他在每一个决策中都牢记人民的利益。

在担任副总理期间,李鹏主要负责国家的能源和交通建设,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领域。

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急需解决能源短缺和交通落后的问题。李鹏领导下的能源部门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水电和火电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保证国家工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6年,三峡大坝项目在他的推动下正式启动。这个宏伟的工程位于长江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在三峡大坝的施工现场,巨大的机器轰鸣作业,数千工人分布在各个工作区,他们在架设巨型钢筋、混凝土浇筑和其他复杂工序中忙碌着。

李鹏多次亲临现场,检查工程进展,并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讨论技术细节,确保工程能按计划安全推进。

除了能源项目,李鹏还致力于改善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开始了第一条500千伏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这标志着中国电力输送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此外,铁路、公路网的扩展和现代化也是他任内重点推动的项目。

1988年他监督了京九铁路的建设工作,这条连接北京和九江的铁路成为推动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

在邓颖超去世前,李鹏特地前往医院看望这位长辈。

尽管邓颖超已年迈体弱,她在病床上的最后几句话仍然是对李鹏的提醒和期望。她的去世让李鹏深感失落,但她的教诲和期望也成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结语

从一个革命家庭的孩子到国家的副总理,再到面临重大国家项目的领导者,李鹏的每一步都映射出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复杂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邓颖超的教导成为他决策的指南针,帮助他在政治高位上保持谦逊和为民情怀。

李鹏的政治生涯最终证明了他是一个能在复杂环境中作出坚定决策的领导者。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他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努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邓颖超的言传身教在他的一生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使他能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参考资料:

求是网2019.07.29《李鹏同志生平》

中国青年报2014.07.01《《李鹏回忆录(1928~1983)》没有写作班子》

0 阅读:0
厉论彦

厉论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