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的军事制度

春梅聊历史 2023-05-16 07:12:55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战乱不断,尽管经历了分裂、动荡和破坏,但总体上,社会的生产力在混乱中得到了发展,而这种情况也反映在了其他的领域,例如,军队系统。

纵观整个中原,从西晋末期的混乱时代,到“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侯景之乱”,再到后来的三次规模不小的动荡,这些动荡都是史书上所记载的。

每次政变过后,中原的政体都会有所变动,从“侯景之乱”开始,我们的军力就越来越强大,到了隋唐宋元两代,这种情况也是如此。

当然,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情,除了历史原因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战争。在两个王朝中,“世兵制”一直是两个王朝的主流,并且这种军队体制一直持续到了汉代。

简单来说,就是把士兵的家人都改为军人,在古代,父亲死后,儿子会继承父亲的衣钵,所以世兵也会继承父亲的衣钵,为的就是增加军队的力量。

在这种习俗之下,各大豪门都很轻易的组建起了一支强有力的当地军队,这些军队要么是官府的军队,要么是某些特定的时候,作为附属于权贵的防御性军队,譬如南梁时代,当地就有不少“私兵部曲”的存在。

在此基础上,“府兵制度”代替“世兵制度”,并在北周、隋、唐三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府兵”选拔的条件上讲,这一次的征召与以往的征召不同,要求他们不仅精通格斗,而且还要求他们精通各种武器,如戈、锏、剑、戟、戟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支军队就像是古代的军队,需要速度,耐力,力量,技巧等等,这也是为什么,“3000人,最终留下来的只有500人。”

而对于这些新兵,除了自身的条件外,宫中对于新兵的培养也有着不同的规范,例如新兵入职后,宫中会提供一些特殊的设备,保证新兵们在新兵中的正常修炼,偶尔还会举办一些军中表演。

而府兵制中的“论道”也是一种兵法,由朝廷指定的地点来教导这些士兵,以此来提升这些兵法的整体实力和在战争中的影响力。

从西魏起,府兵就是其主要的军政体制,在被北周代替后,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了继续的趋势,府兵体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体制也逐渐趋于完备。

军士们熟悉刀枪剑戟之类的武器,这只是其中一个主要的任务,除此之外,军士们在不打仗的时候,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军队的操练。

从西魏开始,一直到隋朝,中原都是一个崇尚武道的国家,到处都是年轻人在修炼,在战争之中,他们可以保卫自己的国家,但在战争之中,他们也可以保卫自己的国家。

这一点也很容易解释,正如前面所说,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魏晋是一个著名的混乱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除了战争之外,各种种族之间的矛盾也很多。

中原的农业会对南方的牧民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北方的牧民也会对中原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牧民素来崇拜实力强大的人,所以在这两个时代里,基本上都是由少数几个人统治。

就拿西魏来说,《魏书》上说过,“仲春时节,箭楼建在陂西,习武练兵。”由此可见,即便是进入中原,西魏皇室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箭楼和狩猎。

这一点在清代也是一样,康熙皇帝在北边建立了“木兰围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一次狩猎活动,让皇室成员能够记住他们的先辈们的生存技能和努力拼搏的精神。

事实上,在古代,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就是捕鱼和狩猎,只不过在进入了奴隶社会之后,捕鱼和狩猎渐渐被农耕所替代,狩猎变成了贵族和统治者们的一种消遣,训练士兵,检阅军队,但有些统治者还是会用这种方法来维持自己种族的战斗力。

俗话说“上行下效”,西魏的皇子们大多都是狩猎好手,所以在平民中,骑马射箭已经成了一种时尚,一种崇尚武力的风气,在整个西魏朝,乃至整个朝代,都是如此。

总体而言,在一个以武治国,以武征服的年代里,这个社会的大环境促使了与之对应的军队体系的产生,而这种体系的产生,也直接推动了民间武术的发展和提高。

1 阅读:14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