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会有这样两种人:
第一种人是做什么事情时,他都喜欢图快。
所以,他们做一些事情时整个人都显得急躁,很难平心静气的投入其中,于是做成一件事的几率也会很小,常常都会半途而废。
第二种人则是,他们很有耐心,在面对一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心力,精力的事情时,他们不仅很有耐心,还能非常从容且富有智慧的去摆平眼下的难题。
那么,人与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
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做事没有耐心时,整个人也会变得情绪焦躁,于是注意力都会集中在情绪上,也就很难在余出精力放在思考问题上。
也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个人缺乏智慧时,不能去解决问题时,他经常就会体验到死亡的感觉。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慢下来,因为当急躁的情绪占领头脑的高地时,大脑也就无法从容地去解决问题。
所谓,欲速则不达,太急躁地去做一件事情,解决一个问题,只会增加你的焦虑感,因此你想快速抚慰自己急躁的心去做一件事情时,必然会不断地碰壁。
所以,慢一点,才是最快的方式,因为这样处理的问题才会更加精细准确。
真正聪明的人都看懂了这些路径,他们才变得更加地从容且淡定。
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的心理空间变得更大时,他才能够把事情看得更清晰,同时也会找到更多的路径。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人生在世,该丢掉的东西,一定要及时丢掉,就像该扔掉的回忆,要快点扔掉一样。
如此,我们才能够轻装上阵,步履轻盈,走得从容和淡定,自在而圆满。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要让自己做到凡事“少”一点,再“少”一点,还要“少”一点。
人在低落和失去能量时,本能的做法是想要“增”。
很多人处于低能量状态时,就会开始暴饮暴食、买买买、狂刷短视频。
这是因为宇宙中有个对生命很不友好的规律:熵增。
熵增,就是指不施加外力,事物一定会越来越混乱。
比如,如果不主动维护,衣服就会越来越脏,房间会越来越乱,家具会越来越旧。
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人作为智慧生物,会习惯于按自我意识去改造它们。
所以人一旦处于低能量,提不起劲来对抗熵增,就会感到空虚与焦虑。
于是便采用食物、商品、短视频等感官刺激试图填满空虚。
这种“增补”不仅无法改造现状,还会使人陷入恶性循环。
正确的补益是做减法。
少买,人生不需要那么多东西,用极简的生活方式给灵魂留出更多空间;
少食,常言道“病从口入”,用干净且有节制的饮食,滋养身心;
少思,想得太多,徒增烦恼。所有事情的答案都源于行动,而非思考。
人要对抗熵增,本质上是在对抗宇宙规律,是在“逆天而行”。
既然已经这么累了,不妨在熵增中求“熵减”,求得一个平衡。
所以,越是简单,越是高效;越是克制,越是极致。
点“关注”,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