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槛露华浓,云鬓花颜金步摇。”
这是我们对古代女子的一种臆想,但如今少了那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万人。”
我们是否也少了那份热情和期待。
在五六十年代,受到生活条件的限制,农村纷纷涌现出一批编制师傅,利用家里的空闲时间用这门手艺做一些自家的日用百货。
柳编的手艺既能节省钱财,又环保,还很美观。
柳编?柳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起源可能早在旧石器时代那个时期,当我们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的年代。
彼时人类尚未掌握陶器制作的方法,所以食物的储存只能依靠自然,不过逐渐的,树木就成为了我们的好帮手。
这也说明了柳编并不只局限于柳这种植物,甚至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已经掌握了植物编织的技术。
柳编可不是简单的将一些树枝捻在一块,它首先需要有一个坚固且美观的框架,这个框架一般是采用较为坚硬的树木制作。
柳编所采用的材料主要是杞柳,这是一种适合用来编织的植物品种,因为杞柳既直又细,圆润又坚韧,不容易折断,同时还有很好的韧性,而且它比其他植物要长得快。
组成这个框架还需要工匠具备很高的技巧和经验,有经验的工匠可以用杞柳编织出各种形状的框架,这些框架可以是椭圆形、方形、六角形等等。
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工匠们再将其他的植物枝条交错地穿插在框架中,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这个网状结构可以用来制作各种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比如篮子、筐或者垫子等。
这样的制作过程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耐心,因为每一根植物枝条都需要仔细地穿插和交错,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网状结构。
在村里的腊月,人们甚至会互相拜访,“给我编个篮子,我给你布料”。
这就是物以物换物。
即使有钱人家,在物质上依旧会节约。
五种柳编制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也在逐渐提高。
我们已经掌握了塑料的生产方式,所以曾经柳编制品占据农村生活主要位置的软件产品逐渐被新的生产工具所取代。
那些曾经频繁出现生活中的柳编制品如今也只是落满灰尘的老家伙,逐渐被遗忘。
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1.箢子。
箢子我们今天说的篮子,它是由柳条编制而成的一个工具,用于盛载一些物体,尤其是在农村,常用来盛载一些农作物或者其他物品。
箢子的主要结构包括桶身、底部和提手等部位,其中桶身是用来盛载物体的主要部分,而底部则是一片扁平的圆形构件,起到支持箢子的作用。
提手是用来提着箢子的地方,让人可以方便地拿着箢子进行移动。
箢子的制作通常是由一位熟练的工匠完成,他们会先将柳条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按照一定的方法将其编织在一起,使箢子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或椭圆形籠状工具。
2.簸箕。
簸箕有点像淘米用的那种工具,但它并不是专门用来淘米,而是用于筛选粮食和清理工作场所的一种工具。
簸箕主要由一个平底和一边略弯曲的边缘组成,其制作方式与箢子类似,也是由熟练工匠使用柳条进行编织而成。
簸箕的使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清理农田中的杂草、土壤等,也可以用来筛选谷物中的杂质等,它在古代农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一款产品。
3.针线筐。
针线筐是手工艺人用来放置针线等工具的一种小巧便携式籮具,其主要作用就是存放和携带一些小型工具以方便日常使用。
针线筐通常比其他柳编工具要小巧得多,它的制作方法与其他柳编工具类似,只是在尺寸上有所不同。
4.笊篱。
笊篱是一个类似于筛网的小工具,其主要作用是用于过滤水分、杂质等类似物体,在古代农村中主要用于捕鱼、抓虾等活动中,通过笊篱可以将捕获的小动物与其他杂质分开。
笊篱的制作方法与其他柳编工具类似,其骨架部分使用较为硬质的植物材料制作,再用比较细软的植物材料编织而成。
5.笆斗。
笆斗是一个特殊的籮具,它则是用来承接牲畜粪便等动物排泄物的一种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农民进行农田中的施肥工作,虽然现在一些机械设备也可以进行施肥,但是笆斗在古代农村中仍然具有独特价值。
笆斗通常采用较为粗壮结实的植物材料制作,以确保其能够承受较重甚至凌乱不堪的排泄物,并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你还记得有哪些?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见到的大西,一个专家表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整整能占到日常用品使用三分之一的比例,可见柳编制品有多流行。
然而随着现代化发展,我国各个地区都实现了经济发展,中间有着先进的发展理念,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是突飞猛进。
人们有了更好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自然就不会再使用那些棘手又麻烦,还存在不可控因素的柳编制品。
如今天下高度融合,人们比较繁忙,柳编制品剪掉了外表,不符合大众审美,其使用频率也大幅下滑,在很多地方甚至消失了。
仔细想想,我们好像再也不用这些东西了,也不禁感慨万千,这些陪伴我们生活这么长时间的人们,却被我们慢慢遗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