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传出了某市黄梅戏剧院的会议决议,因未完成经营指标,工资开始减半发放。本来3000元的工资,直接减成了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剧院属于事业单位,看得出属于财政差额工资单位。就是财政会提供一部分工资,另外一部分要靠经营挣取工资。从这一方面看,显然某市的黄梅戏剧院经营很不理想,工资发放都成了问题。
有网友评论到:如今都是非遗文化,受到了保护,应该国家养起来呀,怎么还非要走进市场再挣工资呢!
只能说,我国的非遗文化很多,需要保护的也很多;但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保护的力度有限,不可能把每个非遗文化类团队都放进财政的兜里供养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我们国家各地都很多,随着挖掘与评比,更多的传统文化进入非遗的范围,但国家财政不可能养起来每一项,更不可能全部养起来。什么样的财政也负担不起。
二是非遗项目,保护是为了传承,保护与传承最好的手段就是扩大影响,在市场中生存。如果一项非遗文化,只在小的从业人员圈子里传承,注定会传承不起来,推广不下去。传承不起来是说明只会越来越差,传承不了质量和艺术效果;推广不下去是说受众会越来越少,没有人在乎没有人关注,存在已经没有意义。
看到黄梅戏剧团的今天,我们又想起来网上展示的豫剧的火爆。豫剧作为河南当地的剧种之一,在山河四省都受到了热烈欢迎。豫剧团走进山村走进乡镇,每场戏都爆满,真正受到百姓的欢迎。一些老年群众为了抢占位置,提前带着干粮到场,中午随意吃点垫垫肚子,只为下午继续看豫剧演出。
这样的豫剧,怎么能够传承不好、怎么能够生存不下去呢?
无论哪一种文化,即使有了非遗的光环,如果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只会越走路越窄,越来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