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合规|两账合一指南​

会计实操小课堂 2024-08-23 09:15:57

什么是两账合一?就是把之前公司的两套账、三套账甚至四套账整合成一套正确的、经得起查、没有风险的账。

01

两套账的痛点

为什么现在的民营企业家稍微有点觉悟的,都想着要做两账合一,主要是这些企业家们已经意识到了两套账的风险之大是无法承受之痛。

1

税务稽查之痛

近些年税务稽查的力度可谓前所未有,从一众明星网红落网到暂定核定征收,从金三系统到金四系统的升级,从人工稽查到智能稽核的转变,都意味着税务稽查终究会到每一家企业头上,什么时候查到你只是个时间问题。

只要公司还没完成两账合一,税务稽查就犹如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时刻悬于每位企业家的头顶。

2

经营管理之痛

多套账的结果就是糊涂账。作为一个老板,可能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每一件产品的成本,产品报价更是大概匡算,一年到头也不知道公司利润究竟有多少,赚了亏了也不知道问题点发生在哪,这就仿佛仗营里的将军连张像样的地图都没有,请问如何调兵遣将、运筹帷幄?

因为两套账的存在,使得财务管理中的两把利剑无处可用:

1、无法开展经营分析。让财务部门无法履行财务BP的职能给老板提供经营分析报告,无法挖掘经营中的问题点,无法提出有效的发展计划。

2、无法启动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企业有限资源用到刀刃上的最好武器,也是下达经营目标的绝佳工具,但如果财务账一塌糊涂,请问何来预算?

3

考核激励之痛

一家公司的组成无非就是“人、财、物”,而“财”和“物”都是靠“人”来管理的,如果公司的团队没有积极性,这个公司就不可能有大作为。

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一定要挥舞起考核的指挥棒,才能力往一处使。

但如果财务一团乱账,考核数据又怎么可能准确?考核数据不准确,又怎么可能达到激励效果?还有甚者,民营企业也开始学习大企业做股权激励,请问你是拿内账还是外账的利润来做激励?拿内账来激励,岂不是大家都知道藏着掖着的数据了?拿外账来激励,员工会认这笔帐吗?

4

股债融资之痛

企业融资归根结底无非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

对于股权融资,无论是前期A轮、B轮、C轮融资还是IPO,对于两套账的企业,我相信没有多少资本敢入驻,连尽调都过不了。

对于债务融资,最主流的方式还是银行贷款,现在银行已经逐渐要求企业提供纳税申报表、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如果存在两套账的话,纳税申报表跟内账势必是对不上的,这个时候就穿帮了,银行也会谨慎贷款了。

5

资金冻结之痛

相信很多存在两套账的企业都碰到过,老板个人卡被冻结的情况。

因为国家对于反洗钱力度的加大、对于私账资金的管控加严,特别是公私转账行为的管控,冻结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多冻结几次,可能税务局就出手了,因为他们知道私账收款的行为肯定没有缴纳税金。

内外账合并,是企业正规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内外账的存在,是潜规则,合并到一起,那就要很强的技术。

02

内外账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主要的内部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存在很多水下事项,无法体现在账面上;二是企业财务对于业务前端参与度较少,事后控制时,只能通过内外账调整。

1、管理层需要更加全面了解企业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商业贿赂,很多公司都是使用“替票”处理,比如为了业务出去夜夜笙歌,很多公司也是使用“替票”处理,比如请个人提供服务,无法取得发票,很多公司也是使用“替票”处理……

这些水底下的东西,不能真实的体现在账目上,故此管理层需要一份真实体现相关业务的内账,全面了解企业情况。

2、财务在公司处于事后控制的被动局面

财务在很多公司实际上就是一个后勤部门,对于业务前端的参与度较小,在木已成舟的时候,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事后控制。

(二)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经营环境原因,一个是商业伙伴的原因。

1、经营环境原因

(1)国内的税负偏高,不知道如何合法规划,粗暴的使用两套账

国内高税负这个话题,不便展开。在高税负的环境下,企业不具备合法规划税务成本的能力,只能较为粗暴的使用两套账进行,这种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

(2)银行、政府部门对财务报表事项的不同关注

融资和寻求关系,这些外部单位最终都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为了满足外部要求,企业只能动手改账,搭起花架子。

(3)应对检查和业务需求

业务上,很多招投标是有财务指标要求的;经营上,需要应对审计、税务检查;融资上,需要面对银行审核检查;税收优惠上,需要满足高新技术企业标准……诸如此类原因。

2、商业伙伴原因

(1)销售端

客户对于采购行为,不需要发票,要求降价,市场销售为王,满足客户需求,企业财务居中,只能一边满足客户,一边满足市场,一边不增加企业的税负,那么自然而然需要两套账来实现诉求。

(2)采购端

不要发票的采购是会更便宜,购销双方,分食了税收部分,在原始积累的前期,对外开源,对内节流,那么无票采购的情况,会比较普遍发生。如何解决无票采购的税前扣除问题,那么两套账自然而然产生了。

(3)业务中

很多业务要不到发票,很多时候没有习惯索取发票,导致需要特殊处理,替票等。

03

两套账&多套账的原理

实际是对同一会计主体,同一个会计期间,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每套账做不同取舍,使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虚构或者变相修改交易内容,导致每套账的会计报表结果不一样,以便达到创建该账套的目的。

04

并账处理的目标、思路和方案

(一)并账处理的目标

在确定的某个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差异调整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是准确,或者可查验的,并且都有具体清单以及明细作为支撑。

结合审计程序而言,期末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可以函证,可以盘点,总账和明细账一致,资产负债表中不再存在内外账的通道,如其他往来中的大额股东往来。

为什么我们针对资产负债表呢,资产负债表是报表体系的基础,其为连续的,有期初和期末数,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期间报表。

(二)两账合一的思路

1、基础工作

企业在合并账之前,往往财务基础都是较差的,“内账”很多时候使用的是非财务口径的统计,“外账”仅为报税使用,账务处理随意性较大,处理不符合准则体现下的规范。

故在并账之前,应该首先考虑的是梳理会计核算方式,建立会计操作手册,统一口径和方式,试运行一段时间,再逐步梳理两套账的差异内容,为后面对账打下基础。

2、时间的选择

(1)选择在计划报告期的前一年,因为太早进行,会加重企业的税务负担。税务合规成本,经常是一个数量级较大的金额;

(2)选择在第三季度开始做,这个时间会比较好,不紧不松;

(3)选择某一个月末为清产核资日,如6月30日,9月30日;

(4)到年末,资产负债表日,整体调整完毕,两账合一整体完成;

(5) 两账合一过程采取了一些非规范的方法,是不能经过IPO审计的,因此,两账合一的年度,通常不能作为报告期。

3、核对原则

进行清产核资时,对企业涉及的资产负债表科目逐一进行核对,对比内外账差异事项,以及形成的原因,根据不同差异原因进行归类汇总,最终将各科目差异原因汇总起来,在整体层面一并考虑并账调整。

4、调整思路

以外账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将未体现在外账的部分,考虑到未来会影响企业经营业务的,装入其中,如果不相关的,仍然放在体外循环。例如,对公账户的往来,以及以后会通过对公账户收支的业务,纳入其中。

如果分子公司资产负债和利润表不平衡,可以考虑通过内部往来,将其转移至其他公司消化处理,同时降低税负,平衡资产负债表结构。

整体调整过程,应结合各科目的差异类型,考虑资产负债的抵消、调整,或者资产、负债的内部抵消、调整。

5、差异调整后

清产核资日之后内外账不再发生新的差异,该差异不包括不纳入并账范围的体外循环。有差异都是清产核资日之前的,若有新的差异,那么差异就会没完没了,永不了结,两账合一也就失去了意义,两账合一只能宣告失败。

清产核资日之后,内外账并行到年末,期间在调整一些之前对账没有解决的小问题,到年末时,内外账已经一致。

6、初始化,重建账套

对经调整的外账的年末数,重新初始化,作为报告期第一年度的期初数,重启新的帐套,新的帐套就是以后企业的帐套,原来的帐套停止。

(三)两账合一的方案

1、现金

最后调整,其他科目调整完毕后本科目的差异,多就由老板拿走,少就由老板补齐。

思路:这边要关注,期末库存现金余额的合理性,对于外账,不少企业的财务人员习惯使用库存现金作为中转科目。

2、银行存款

1>、外账会计没有严格核对银行对账单,有差错。以银行对账单为依据,找出错漏的凭证,不管业务实际的发生时间,全部在本期补记或冲红。

2>、有的银行账户没有在外账体现,而且甚至金额较大。将这账户的资金转到老板可以控制的非本公司账户、或取现清空,然后销户。在外账上始终视同这些银行账户不存在。

思路:银行存款,纳入并账范围为法人主体开具的,非法人主体开具的个人卡,视同其一直未存在,对于未在外账体现的对公账户,直接注销,是最稳妥的方式。

3、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有的会计从来不做账,或者没有交由外账会计做账,甚至做成“银行存款”。根据实际盘点的应收票据, 不管业务实际的发生时间,全部在本期补记或冲红。

思路:应收票据,根据应收票据台账,截止时点的票据余额,根据差异形成原因,关联科目,进行差错调整。

4、应收账款

1>、由于以前对外虚开、多开发票,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的销售,因此就会有一块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外账数据大于实际数据。金额较小时,以现金收款的形式冲掉差异。金额较大时,以老板控制的银行账户向公司还款。

思路:这边可以考虑一个,就是一般企业还存在已收款,未开具发票的事项,这边可以考虑两者事项进行相互抵消。

2>、实际上是坏账,按道理100%提取坏账准备和进行坏账核销。但是坏账核销在税务局办理审批有一定难度。坏账本身不影响规范,只是太多的坏账是对公司管理能力的否定。可以比照第一点的方法平掉一些。

3>、因为收入不开票,外账的应收账款比实际小。外账不做处理,内账将款项收回就可以了。

思路:应收账款的核对,一定要将虚开发票、已收款未开票的事项查实,可以相互抵消的,相互抵消,可以通过回款的方式,抹平的通过回款方式抹平,最终形成的应收账款明细表,是可供查证的,重要的客户,要对账确认余额,很多时候内账的金额未必是准确的。

5、预付账款

1>、外账上预付的款项,因为采购没有发票,所以预付账款没有冲销,以撤销采购的名义,收回款项冲平。

思路:一般情况企业,在应付账款中也会存在替代发票,未销账的,对于该项事项,可以考虑直接将两种做抵账处理。

2>、外账上没有预付账款,实际上有,以后收到采购发票时,无法冲平,成为应付账款,导致多出来的应付账款按应付账款的处理方法处理掉。

思路:这一部分,实质是对私付款,未来对公收票,这部分需要在账上挂出,对方科目直接挂入一个往来科目,后续往来科目使用银行存款直接清理。

6、其他应收款

1>、填写收据,现金收款。

2>、找一些费用发票冲平。

3>、若金额巨大,大多是资金占用所引起。资金占用应清理归还。

思路:

1、在调整过程中,必然有一些资产负债表科目存在差异无法调平,根据复式记账法下,必然需要有一个作为归集的地方,可以放在其他往来中。

2、这边大额资金归还,就看老板的实力了。

3、对于其他应收款,对于账务循环部分,也就是未来对私回款部分,无需体现。

7、原材料

1>、由于有不开票的采购,外账没法入账,导致账上数据小于实际库存。找关联方做虚假采购,凭发票入账,增加账上金额与实际一致,导致多出来的应付账款按应付账款的处理方法处理掉。还可以通过几个月的账务出库比实际出库小,结平差异。

思路:这边不建议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方式,对于库存差异,直接调整本期的损益,从成本中挖回一块来,就是这么粗暴的处理。

2>、由于为了减少增值税税负,虚开了采购发票入账,导致账上的金额大于实际。通过几个月的账务出库比实际出库大,结平差异。

思路:对于库存较多,不建议通过对外虚开发票,减少该事项,建议通过成本进行消化。

8、发出商品

1>、企业没有及时开具发票,结转收入,大量发出商品挂账。实际上逃脱税款,税务机关也会关注。企业应及时开票,结转发出商品。

2>、因客户验收障碍,迟迟没有开票。企业应加强商务力量,解决分歧,及早财务可以开票,结转收入。

3>、对于实在无法对应结转收入的,结转的营业外支出。

思路:发出商品最终就是要确认收入。

9、固定资产

1>、因以前购买固定资产时没有取得发票,导致外账上没有固定资产入账。采取购买一批旧设备的方法取得发票,固定资产入账和实物相符,导致多出来的应付账款按应付账款的处理方法处理掉。

2>、因固定资产实际已经丢失、报废,但是账务没有处理而导致账上多出固定资产。进行固定资产清理。

思路:不建议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方式,建议直接作为固定资产盘盈,调整以前年度损益,或者在整体层面考虑,资产负债的相互抵消后,再调整。这边需要关注固定资产与收入规模的匹配情况。

10、长期待摊费用

企业原来往往将开办费、装修费(租赁)列进长期待摊费用,结转当期损益。

思路:长期待摊费用有固定的核算范围,对于不属于核算范围内业务,直接确认当期损益。

11、应付账款

1>、因虚假采购导致账上有应付账款,实际并不需要支付。在外账银行账户写大小头支票,冲平应付账款,款项倒腾到账外。

2>、因无票采购,在账上没有金额。用账外资金支付。外账不用处理。

思路:这边可考虑与预付账款类似事项进行抵消调整,整体抵消后的差异,调整至其他往来中,最终在其他往来使用银行存款一笔调完。

12、预收账款

1>、造成的原因和发出商品有关系,结合发出商品的处理。

2>、通过账外资金结平或结转到账外。

思路:一般都是未确认收入,一般对公账户已收款的,最好是确认收入进行调整。

13、其他应付款

占用别人的资金,付款清理。

思路:这边也要关注,内账中存在对私支付事项,若存在该事项,无需纳入并账范围。

14、应交税费

若本年度计算错误,申报错误。补申报、补记账。

思路:对公账户,应交税费应该与申报表核对一致。

15、应付职工薪酬

调整至正确,对方科目为费用科目,结转损益结平。

思路:这边根据期后支付进行调整。

16、其他

思路:其他科目也同1-14一般,通过各种方式将外账反映为真实业务,同时考虑会计账务处理的合理性,差异科目通过其他往来进行调整。最终将往来余额,通过银行存款整体调整。

05

总结内外账合并的步骤

通过上述方式,我们可以总结对账及调账步骤如下:

1、根据内外账明细,进行核对。

2、识别对账差异,并且归类对账差异形成原因。

3、整体层面考虑调整,优先使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调整。

4、调整差异,记入其他往来中,如果存在分子公司的,可以通过内部往来进行结构调整。

5、确定调整方案,还原某个清产核资时点的资产负债表数据。

6、并账后,内外账同时运行,运行过程中,将对账未发现以前差异进行微调不纳入并账范围的,体外循环减少并逐渐杜绝。

7、在年末资产负债表日,两账合一,确定申报期期初资产负债表数据。

8、账套初始化,重建新的账套。

总结:内外账,是个潜规则,内外账合并,是门技术活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