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沉默背后:俄乌冲突中,美国到底踩了什么雷?
听起来荒唐,但事实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戏剧化。谁能想到,在不到48小时内,俄罗斯接连遭遇五重打击,普京的态度更是出现180度大转弯!而美国呢?看似稳如泰山,实则在玩火,而且这火,可是点在了火药桶上。我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回头看看这几天发生了什么,或许真能找到点端倪。
先从库尔斯克战场说起。俄乌前线的情况,已经不止是“激烈”可以形容。乌军11个旅直接开到了俄罗斯本土,带着北约提供的大量武器,库尔斯克核电站就在旁边虎视眈眈。这可不只是你打我一下、我还你一拳的传统战斗,这是一场全新的博弈,谁敢想,泽连斯基竟然打算在俄罗斯的土地上站稳脚跟,甚至还在增加基辅的谈判筹码!
普京当然没闲着。俄军在库尔斯克消灭了上万名乌克兰士兵,虽然看上去是“胜利”,但问题是,苏贾这一军事重镇依然被乌军牢牢掌控,俄罗斯的天然气中转站也落在敌手。这就好比打了一场篮球赛,你三分球投得再准,篮板还在人家手里。更糟糕的是,乌军手里还握着可能对库尔斯克核电站发动袭击的计划。
此时此刻,库尔斯克核电站几乎成了悬在普京头顶的一把剑。如果乌军真的发动袭击,俄罗斯迎来的不仅是噩耗,而是灾难。难怪俄罗斯方面紧张兮兮,谁能在自己的核电站旁边安心睡觉呢?
与此同时,莫斯科又遭遇了无人机袭击。乌克兰的无人机,这几个月可是把莫斯科搅得鸡飞狗跳。9个州被炸,至少1死3伤。让人不寒而栗的是,乌军在前线还动用了铝热剂,这种能在2000摄氏度高温下燃烧的武器,钢铁都扛不住,更别说人了。基辅倒是理直气壮:你俄罗斯都用温压弹和“超级炸弹”了,我怎么不能用点新招?
可这一连串的袭击,还远远不是故事的全部。美国的角色,始终在这场俄乌冲突中扮演着“幕后玩家”的身份。原本白宫还信誓旦旦地表示,绝对不会让乌军用美制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可这两天,拜登的态度突然变了。他透露,美国正在解除对乌克兰使用美制远程武器的限制,这意味着,乌军将很可能获得更多打击俄罗斯的能力。这可是实实在在地踩了普京的红线。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早就警告过美国:别拿远程武器试探俄罗斯的底线。可美国呢?似乎并不把这些威胁放在心上。拜登的态度变得暧昧,布林肯甚至可能在基辅宣布这一决定。美国这是在赌博,赌的是俄罗斯不会因这条红线爆发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可要知道,越是这样的豪赌,越容易引发无法控制的后果。
再说说俄罗斯的后院问题。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传统盟友,最近突然开始强化国防,甚至还跟塔吉克斯坦签订了同盟条约。托卡耶夫总统这次可是让普京心凉了半截,显然,他不想自己的国家成为第二个乌克兰。对于普京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自己的后方都不稳了,前线怎么可能心无旁骛?
最后,别忘了瑞典的军援。价值4亿美元的武器,包括弹药和无人机,已经送到乌克兰。泽连斯基的算盘打得精明:就算盟友的武器供应延迟,我乌克兰也得自给自足。这可是直接瞄准了俄罗斯的软肋。
至此,普京的态度终于来了个大转弯。从最初的喊话和谈,转为拒绝一切谈判,明确表示:在把乌军赶出俄罗斯本土之前,谈判无从谈起。其实,俄罗斯的底气还是在于局部的军事优势,可问题是,这场战争已经打了900多天,战争的拖延和消耗,让双方越来越疲惫,而真正从中获利的,却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想想看,俄乌的持续战争,是谁的责任?表面上看,乌克兰为了自卫而战,俄罗斯为了捍卫自身安全而攻,但细细品味这背后的博弈逻辑,坐收渔利的美国,才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
文章到这里,恐怕结论已经显而易见了。普京的180度反转,不仅仅是因为前线战事的胶着,更是对美国“背后捅刀”的回应。而这场战争,如果继续僵持下去,受伤最深的还是俄乌两国。只是,真正想结束战争的人,究竟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