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为了这个夏天,我等待了17年,你却嫌弃我吵

七月道士 2020-09-03 01:21:50

大自然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动物,它们为了繁殖下一代总是会做出一些谜之行为。

有为了吸引异性而翩翩起舞的艾草松鸡、有为了逃避为人父母责任而把蛋下在其他鸟窝的杜鹃鸟、还有繁殖完后就被吃掉的螳螂。

同样,人类也是喜欢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来吸引异性的注意力,然而在自然界内有着这么一种神奇的动物,它们却是选择了用声音来吸引异性---知了(蝉)

同样被蝉的声音吸引的还有我们人类,想想在炎炎夏日,开着空调在房间里面睡午觉,被一阵知了知了的叫声吵个不停,那酸爽的感觉想必大家都有经历过吧。

知了

为什么蝉要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

那是因为蝉在寻找配偶,或许是因为蝉比较懒,不愿意在树林里面飞着一棵一棵树寻找另一半,索性就待在原地通过腹部的风鸣片发出叫声来吸引异性。会叫的是雄蝉,雌蝉因为乐器构造不齐全,不会发声,也叫做哑巴蝉。雄蝉之所以会叫是因为在腹部安装了一个发声器,腹部的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然后鸣肌每秒还能伸缩约1万次,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

蝉之所在整个夏天不知疲倦的叫个不停,那是因为这个夏天是它唯一的机会。蝉从幼虫羽化为成虫后,在自然界最多能活60至70天,刚好一个夏天的时间,这或许就是用生命在歌唱吧,忽然觉得蝉的叫声也不是那么烦人了。

蝉鸣

蝉的短暂一生

从蝉破土开始计算的话,蝉的寿命的确够短的,只有一个夏天的时间。其实蝉的一生也不算短暂了,不同种类的蝉,生命周期也不同。大部分蝉的生命周期是在4年,而北美洲却有寿命长达17年的蝉,这种蝉在土壤里面生活整整17年才会爬出来羽化成虫。十七年蝉的这种奇特生活方式,为的是避免天敌的侵害并安全延续种群,因而演化出一个漫长而隐秘的生命周期。

17年质数

为什么蝉选择17年当作它生命的周期,却不选择8、14、16年呢?这个答案和数学上的“质数”有关。简单来说:假如蝉的天敌生命周期为两年,即每两年天敌会大量出现一次,那么14和16年蝉钻出土壤的时候,必然会碰到天敌。如果天敌的生命周期是三或五年,15年蝉就会碰到天敌。也就是说如果蝉会碰到的天敌,生命周期是蝉生命周期的因子,那么蝉被捕食的机率就会大幅提升。如果15年蝉在某一次大量钻出土壤时,遭遇到周期为3年的天敌的大量猎杀,那下一次15年蝉钻出土壤时,也必然会有同样的遭遇。但17年蝉呢?假如今年钻出土壤时遇到3年周期的天敌,那么下次与这种天敌碰面的时候就是51年后了,中间还有两次机会可以安全钻出土壤好好的繁殖下一代,因此以质数作为周期的蝉存活率会大幅提升,就能在自然界中存活下来。

生命延续(产卵)

每年八月份是产卵的爆发期,雌蝉会先找到细小的树干,再用产卵器刺破树皮,将产卵器插入枝条组织中,造成爪状卵孔,然后产卵于木质部内。蝉的卵是白色,略成长形,两端比较尖,如同一个织布的梭子。卵长两毫米,排列有序,也有一些重叠。随着时间的推移,卵逐渐地变成了小麦一样的金黄色。慢慢的,卵的前部出现两个褐色的小圆点,这个就是蝉的眼睛。

蝉卵

黑暗蛰伏(地下)

到次年的6月份,虫卵慢慢孵化成幼虫,这时幼虫就会从枯萎的树干中钻出来沿着树枝爬下地面,在地面寻找疏松的土壤钻进去,这时蝉就要开始它暗无天日的一生了。若虫在地下生活若干年,一共需要蜕皮5次。当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若虫就会从土壤深入往植物根部靠近,吸食植物根的汁液,秋去冬来时,则又深入土中,躲避寒冷。若虫前半期身体多为白色或黄色,后半期时身体慢慢变硬、成黄褐色。

若虫

黎明乍现(地面)

在地下蛰伏数年之后,若虫终于迎来了它的新生,在某一天黎明之处、太阳初升的时树干上挂满了蝉蛹。当夜晚来临时,若虫破土而出变为蝉蛹,它们慢慢爬行到灌木枝条、杂草茎干等处,用爪及前足的刺固着于树皮枝叶上,等待最佳时刻蜕皮羽化为成虫。

蜕皮

在蝉蛹头顶至后胸背中央有一道蜕皮线,开始蜕皮时会在背部裂开一道“一字缝”,很快“一字缝”的顶部横向裂开成为“T 字缝”,同时成虫的背部向外拱出,在此期间还会做一个高难度的下腰动作,整个羽化过程持续1个小时左右。当蝉的上半身蜕皮成功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翼展开,这个时候蝉的双翼很软,它们通过其中的体液管使之展开。体液管由液体压力而使双翼伸开,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

九个羽化瞬间

激情四射(天空)

人生的前三个阶段已经走完,接下来就是尽情高歌的时刻。这个阶段的蝉可以说是非常拼命的,不仅会在白天无休无止的鸣叫,到了晚上,如果有灯光的话,它也要高歌一曲,为了下一代也没有谁了。

现在来看,你还觉得蝉的叫声烦人吗?

2 阅读:28

评论列表

秋风落下

秋风落下

2020-09-03 13:47

我是第一个[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