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可不是什么正经鸟类,不仅不养家还喜欢滥交

七月道士 2020-09-10 01:16:23

关于杜鹃鸟的传说在古代就有很多,“杜鹃啼血”,相传古蜀帝杜宇,号望帝,在亡国后死去。 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他死后化鸟仍对故国念念不忘,每每深夜时在山中哀啼,其声悲切,乃至于泪尽而啼血,而啼出的血, 便化成了杜鹃花。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

杜鹃花

然而这种被文人墨客喜爱的鸟儿,现在却越来越名声狼藉了,因为它们从来不自己养家,也不会自己筑巢,也没有固定的配偶,最可恶的是把自己的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穴里,让别人替自己孵化并养大幼鸟。

芦苇莺和杜鹃鸟

巢寄生

杜鹃鸟这种不负责任的为人父母行为叫做巢寄生,这种不负责的行为在自然界其他动物中也是存在的,就鸟类而言,还有80多种鸟类也和杜鹃鸟一样不负责任。

虽然这种行为是可恶的,但是在某种程度来说也有一定的好处,可以长久保证种族的延续。如果鸟巢被其他动物袭击了,其他鸟类就需要再寻找一个筑巢,巢寄生避免这一情况,不把所有的蛋放在一个鸟巢里,遇到特殊情况总不至于全军覆没。

巢寄生

斗智斗勇

想要把卵成功的产在其他鸟巢,杜鹃鸟在承载了无数代先辈血的教训后,有了一套自己的独门诀窍。杜鹃鸟会在其他鸟类出门觅食时,偷偷的叼走一个蛋,然后再产下一颗自己的蛋,这颗蛋不管是颜色还是大小都需要与鸟巢里面其他的蛋相差无几,否则很难瞒过养父母的眼睛。

真假难辨

曾经就有动物科学家做过相关实验,把一颗类似大小的红枣放入芦苇莺的鸟巢,结果显而易见,红枣被芦苇莺无情的啄破。

或许是受到父母基因的影响,杜鹃鸟的幼鸟从破壳的那天就开始搞破坏。由于它们破壳的时候个头比较大,仗着自己人高马大经常会将养父母的亲生孩子推出巢穴,从而独占养父母的爱。还没有睁开眼睛就在残害自己的兄弟姐妹了,悲催的是养父母还一直蒙在鼓里。

推出巢穴

奔波劳累的养父母

在成长的过程中,杜鹃幼鸟也没有停止作妖。杜鹃幼鸟每天不是在吃就是在吃的路上,养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为它寻找食物。

为什么养父母会一直给杜鹃幼鸟喂食呢?

因为杜鹃幼鸟的嘴巴一直都是张开的,会发出嘶嘶的声音,养父母在听到这种声音时就会下意识地认为:孩子还没吃饱,还在挨饿,我还得继续寻找食物。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为了孩子无时无刻都在奔波。其实也在侧面反映了一个现象:会哭的地孩子,有奶喝。

黄腹柳莺给杜鹃幼鸟喂食

当杜鹃幼鸟长大具备独立生存能力时,它们便会离开巢穴开始新一轮的生息繁衍(见巢下蛋)。

反哺是不可能反哺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反哺的。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