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毕节这本书丨千年土司的历史遗存

觅节节节 2024-12-07 01:52:54

本期书目|《人文毕节》

遗迹遗址丨

大屯土司庄园

毕节是贵州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蜀汉时,彝族先民首领妥阿哲助诸葛亮南征有功,被封为罗甸王,从而在黔西北建立了地方政权。此后,妥阿哲家族开始了对贵州西北部地区长达1400多年的羁縻州制统治,土官土司制度也延续了千年,直至清初“改土归流”,土司制才逐渐式微,因此也就有了“百年皇帝、千年土司”之说。然“改土归流”之后,毕节的土司家族也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迅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以各自的方式书写着历史,并留下了种种遗存,供后人凭吊。

大屯土司庄园,就是毕节彝族土司制度的最后历史遗存。

明朝天启元年(1621),彝族扯勒部永宁宣抚使奢崇明举兵反明,贵州水西(贵州宣慰司俗称水西土司)安家与奢家世代联姻,于是迅速起兵响应,史称“奢安事件”。有人认为,对于疲于应付后金崛起和农民起义的明朝来说,“奢安事件”是使明覆灭的“最后一块落井石”。但明并未覆灭,西南地区的这一战事以崇祯三年(1630)“奢安”一方失败而告终。奢崇明后裔为免满门抄斩,改为余姓,隐居深山密林,直到清朝时期移居毕节大屯,准确的位置就是如今地处大箐山麓的大屯乡大屯村,距毕节城区80多公里。

有史料记载,道光初年,余氏后裔在大屯大兴土木,修建庄园。道光年间,彝族土司余象仪始建;清同治年间,彝族土司余达父增建;解放后,庄园先后为大屯乡政府、龙场中学等单位使用;1985年,大堂不慎失火烧毁;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60万元进行维修,恢复了大堂、西花园等建筑;2003年,毕节市斥资10万元修建了阶梯等庄园外部的部分硬件设施。持续的增建、维修,最终形成了今天全国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彝族土司庄园。

大屯土司庄园可谓是毕节土司建筑文化的代表,其在选址、整体布局、建筑形式、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非常考究。据说当时有近300名工匠历时3年之久方才大功告成,可谓匠心独运,凝聚了黔西北劳动人民的智慧心血,彰显了毕节自成一体又融会贯通的独特文化气质,是一处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的珍贵实物遗址。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屯土司庄园是天人合一的宜居之所。

土司庄园依山就势,由缓坡低平的台地次第升高,稳居在山形为威虎的眼目鼻梁处,占地5000多平方米,从下往上看去,庄园形似彝族人崇尚的猛虎,呈下山之势,风水布局十分讲究,营造了威震一方的强势气场。庄园整体建设呈中轴对称的三路主体构筑,各路皆有三重堂宇,三重堂宇间均有天井或内墙间隔,右路建筑主要有轿厅、时园(内有建筑㥞雅堂、祠堂),左路建筑有亦园、粮仓、绣楼等,前方为弧形,后方及左右两边呈直线,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布局严谨、结构别致。整座庄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综合运用了建筑、花木、山水组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居住其中,生活体验感极佳,虽不及北派园林红墙碧瓦恢宏气派,但比起江南小桥流水的精致别致,丝毫不输气质,体现了庄园主人的高雅情调,也体现了庄园主人的居住美学和生活哲学。

大屯土司庄园是壁垒森严的独立城堡。

庄园筑有8米至12米的石、土碉堡6座,分布在东西南北角和左右中轴的两侧,每座碉堡有2层至3层,每层有8个射击孔。6座碉堡既可独立使用,又可相互策应,使庄园显得壁垒森严。庄园周围是高2米至5米的砖砌围墙,庄园的大门设在右边,进入庄园的方式是从老虎宅的耳朵里走进的,独特而讲究。耳门正前方的挡墙上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射击孔,犹如一双眼睛注视着来路。大门正前方约4米砌有挡墙,防止匪寇来犯撞门而入,这些考量把“武略”用到极致,对周围的一切有着深深的提防,俨然一座易守难攻的独立城堡,可以想象,试图攻打城堡的人,一定会在射击孔下吃尽苦头。如此小院高墙,一方面彰显主人家大业大,必须有所提防;另一方面,也是权力和秩序的象征,土司拥有大量田地和依附人口,必须通过威严手段维护其统治地位。

大屯土司庄园是彝汉融合的文化瑰宝。

庄园的建筑群处处皆有学问。建筑格局处处彰显彝家崇尚单数传统,古时偶为阴,奇为阳,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彝族先民形成了象征力量的雄性崇拜,因此,彝族传统文化中以单数为吉。庄园建筑群充分体现了彝族传统建筑文化不讲究对称、崇尚单数的细节。大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一堂,东面为悬山顶翘文角,西面为歇山顶无翘角,犹如一个大大的英雄髻(彝族男人头饰);㥞雅堂的侧梯左边有黄砂石柱础,右边无柱础。二堂是老年人生活场所,在石梯左边垂带上刻有1只仙鹤,右边垂带上刻有2只仙鹤,两边加起来为“3”,代表天地人和,是彝族人的吉数。“时园”石门上方为弧形黄砂石、下方则为方形黄砂石,契合汉文化“天圆地方”的传统观点,中间的青色条石代表“人”,整道门蕴含着“天地人和”的寓意,黄砂石即黄金的颜色,代表着尊贵,体现着对天、地的敬畏和尊重。大屯土司庄园的统治家族,原本姓“奢”,是“黄金”的彝音,将其部族姓氏定为“黄金”,以体现其尊贵。庄园内门板、门斗、山墙、柱础、栏板、望柱、月梁等处,刻有或画有虎头纹(彝族图腾),在一些柱础和垂带上,还刻有福禄寿喜、凤凰牡丹、梅兰竹菊、苍松腊梅、渔樵耕读等图案,明显是受汉文化影响的结果。庄园的整体文化风格,与汉文化共通,同时也有彝族文化自身的特点,体现了和而不同理念。

大屯土司庄园是百年家学的传承见证。

走进庄园,灰砖灰瓦的建筑让人感受到古彝遗风的魅力,意蕴深远的诗词楹联更让人深刻体会到庄园余家淳朴的家风、严谨的家训。㥞雅堂里的一副对联“天上风云原一瞬,人间荣辱不须惊”亦是庄园主人家学学堂,石刻门联“莺花日办三春课,风月天生一稚人”,石门内侧门头上,嵌有一块青石“书卷”浮雕,寓意“开卷有益”,目的是教育孩子们要热爱学习,体现着庄园主人对后代教育的重视和期盼。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人,都酷爱读书,几代庄园主人都有“于学无所不窥”“家藏书三万余卷”的大家风范,六代人出了十几位诗人,留下了近十部诗文集,这在全国少数民族家族中独一无二。余若瑔及其多位先祖,以其文学文化领域的传承和创造,为庄园增添了荣耀和厚重。《时园诗草》《四余》《大山》《圆灵阁钞》《㥞雅堂诗集》《一泓词钞》《且兰考》等著作,是庄园“百年家学”深厚底蕴的体现。特别是庄园最有名的主人余若瑔生于社会剧烈变革、彝汉快速融合的年代,其身份从土司庄主转变为一介儒生,他精通汉彝文化,东渡日本留学,学贯中西,其亲手主持扩建、装修的大屯土司庄园,也成为毕节千年土司的历史遗存,诉说着一段荣辱兴衰的历史。

1988年1月13日,大屯土司庄园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磅礴乌蒙系列丛书之《人文毕节》

编辑:张河源 责 编:王 云

编审:史无双 总监制:张晓佳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0 阅读:0
觅节节节

觅节节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