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净利润下降!员工人均薪资降低,高管却猛涨,真的合理吗?

晓霜娱娱 2025-04-15 03:51:56

[浮云]企业净利润下降,却在普通员工身上找补,真是没想到同仁堂也会做出这样的事,离谱的不仅如此。

九大高管在这样的情况下薪水突飞猛涨,年薪都超过上百万,这样的“逆调整”很快在网上引起争议。

同仁堂这样的调整真的合理吗?底层员工的收益到底谁来保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大企业也搞小动作

在最新出炉的年度报表当中,同仁堂真是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国的企业竞争对基础员工的打击有多大,2024年同仁堂总计营收超过185亿,利润却只有15亿多,虽然对于众多企业这个数字并不少,但对于同仁堂来讲就有些不够看了。

从2019年开始到2024年的这五年中,2024年同仁堂的净利润并不理想,也是在这五年里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到底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稍后分析,我们主要来看企业高层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在官方报道中我们能看到,同仁堂在2024的员工比2023年多了一千多人,但是平均工资却有所下降,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公司扩招,利润下降,降低薪资就是在人工这块降低成本,但同仁堂显然没有做到“一视同仁”。

报表当中明确显示,同仁堂的众多高管薪资不降反涨,大部分的高管的薪水都比2023年涨了20%以上,最多的一位更是涨了40%,一位高管的年薪少则一百多万,多则二百多万,而平均薪资下降就更加令人不解了。

如果说降低人工成本是一种调整手段,为什么企业高管不受影响,高管薪资增加,普通员工平均工资降低,这样的不平衡调整真的能让员工信服吗,这样“逆周期”的调整真的有利于企业发展吗?

毕竟同仁堂是百年老字号的商标,利润降低做调整大家能够接受,但是这般“压榨”底层员工的手段,网友们接受不了,况且同仁堂在2018年后的名声就有所下滑,不少人可都在盯着同仁堂呢。

名声下滑还不找补,真要一条路走到黑

2018年的蜂蜜事件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因同仁堂子公司收购过期蜂蜜并二次售卖被罚了有1400多万,此次事件影响恶劣,就连“中国质量奖”的称号也被撤回了,从此之后同仁堂就开始一蹶不振了。

2019年一整年可以说是同仁堂最难熬的一年,眼看着其他药商不断做大做强,自己的股票连续下跌,而且错了就是错了,没什么找补的可能,也就是那一年,片仔癀“踩着”同仁堂的头完成了市值反超。

而且同仁堂还陆续曝出新的问题,比如商标混淆、贴牌混乱,天津同仁堂还和北京同仁堂打起了官司,那段时候可以说内部外部都打成一锅粥了,同仁堂的名誉自然下滑严重,管理历史问题遗留让同仁堂苦不堪言。

其实同仁堂并不是没有寻找破局方法,只是我觉得路子有点偏,在舆论压力之下想要重回巅峰,怎么说也应该大肆宣发承认错误,用真诚打动消费者,将面子上的事挽回一下,然后再陆续开展新的业务。

而同仁堂则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到了产品线上面,而且是越做越乱,之前你问我同仁堂我还能拍着胸脯跟你说他是一个制药大厂,但是你现在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就要好好思考一下了,毕竟同仁堂的产品实在太多了。

保健品、茶饮料、食品、日用品,同仁堂都有所涉猎,这样的跨界都快把消费者搞昏了,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个方向,同仁堂的产品都没有多大名气,至少不到普及的地步,所以在这个层面同仁堂是失败了。

而且同仁堂也不光是跨界营销,还在产品受用群体上做了调整,在我们的常识里同仁堂的药物都是老年人会购买,年轻一辈很少有接触这个品牌的,但其实同仁堂为了能让年轻群体成为自己的客户,针对性的推出了很多产品。

就比如阿胶糕、草本茶饮,但可能是同仁堂的包装有年龄审美断层,一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在进行突破这一块,显然是遇到了瓶颈,国内市场收效不高,国外市场同样惨淡,同仁堂在海外的收入甚至更差。

虽然从数据上来看同仁堂海外市场利润每年在上涨,但利润占比不高,都不到10%,所以同仁堂的主要盈利还在国内,大肆开发海外市场的可能性也不高,不过同仁堂还是打算在海外尝试一番。

而这样大肆改革也同样引起了网友们的不满,对同仁堂的改革策略更加产生怀疑,不少人也觉得找到了同仁堂利润变低的真正原因。

不顾老百姓死活

跨界做产品的投入是相当大的,要设计产品又要打广告做宣传,还要建立生产线,像同仁堂这样不断的做拓展要花的钱可不少,那既然这么舍得花钱建厂却不舍得给员工更好的福利待遇,同仁堂到底是个怎样的企业自然不必多说。

所以胖东来的含金量还在上升,人家那才叫真正的先富带动后富,企业这样运转也难怪会出现各种问题,很多媒体对同仁堂只涨高管薪资不涨员工薪资的做法也表示了不解,现在的生意不好做大家都能理解,但如此大额的区别对待看上去太不把人当人了。

都不说那个涨了40%的高管,其余高管上调20%,底层员工哪怕上调10%、5%也算是一种宽慰了,公司不盈利就只削弱底层人的薪资,哪有这样的道理可言,这不完全是资本家的行事手段了吗?

一个百年老字号的品牌,能持续到今天固然不容易,在信息发达的年代,一丁点的小漏洞就会被人们抓住不放,人们普遍拥有“仇富”心理,现在还闹出这种“丑闻”,确实是有些不应该。

只希望同仁堂在未来的企业规划中能够更理性的处理此类事件,并且找到属于自己擅长的发展路线,将内部的各种问题处理恰当,重新赢得消费者们的信息,再次夺回属于自己的王座,不知道屏幕前的您对同仁堂有怎样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信息来源:

1 阅读:41
晓霜娱娱

晓霜娱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