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冷,就看十月初一”,今日十月初一,今年冬天雨雪多吗?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2024-11-01 15:48:33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十月初一,寒衣节至,这是一个承载着思念与传承的特殊日子。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十月朔”“烧衣节”,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寒衣节的由来有着多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与孟姜女有关。相传孟姜女新婚不久,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长城。冬天来临,她千里迢迢去到长城为丈夫送衣服御寒,却得知丈夫已经累死在工地上,被埋在了城墙之内。孟姜女伤心欲绝,嚎啕大哭控诉暴君,最终感动上苍,神明告诉她把寒衣烧掉,灰烬落在尸骨上的便是她的丈夫。孟姜女依此照办,果真找到了丈夫的尸骨,而这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此后,人们将这一天定为“寒衣节”,每到此时,人们除上坟添土外,还为故人糊纸箱柜,做纸衣焚烧,以示为故人御寒。

在寒衣节这一天,有着丰富的习俗。祭祖是寒衣节的核心习俗之一。祭祀活动分为墓祭和家祭。墓祭是在祖先坟墓前举行,人们会用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房舍、骡马等纸制品,准备好相应供品。墓祭时,在坟前摆好供品,点燃香烛,一家人轮番举行跪磕仪式,然后将冥币及纸做的衣物、房舍等在坟前烧掉。家祭则是在家中举行仪式,在陕南地区,家祭祀时人们在各家房前屋后的院落、路边撒上灰圈,将寒衣和纸钱烧在其中,以示亡魂各取一份,互不争夺。而在陕西宝鸡地区,不仅家家户户要到祖坟上烧纸制衣裤和纸钱,而且晚上还要在家门口烧纸哭奠。除了祭祖,吃也是寒衣节的重要部分。有的地方会吃面条,最初的面条是饼状的,但在不同地域、不同人吃的面也各不相同,有阳春面、荞面、兰州拉面等多种类型。在江苏地区,人们通常以吃红豆饭的方式来悼念一位因与地主抗争而惨死在地主刀下的放牛娃。在南方地区还有吃糍粑的习俗,并有“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俗语。

古诗词中也有不少关于寒衣节的描述,如张汯的“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征客去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写出了征客在外,家人不知往何处寄寒衣的惆怅,深刻地体现了寒衣节送寒衣这一习俗所蕴含的牵挂之情。

老祖宗们常说“冷不冷,就看十月初一”,关于这一天的天气与冬季雨雪状况,有着诸多的农谚描述。比如“十月初一阴,柴炭贵如金”,意思是如果农历十月初一这天是阴雨天,那么当年的冬季雨雪天气就可能比较多,天气寒冷,柴炭难以晒得干,木炭不容易烧成,其价格自然而然也就高了。相反,“十月初一晴,皮匠婆娘嫁得成”这句农谚则表示,如果寒衣节当天是晴朗的好日子,预示着冬季会比较干旱少雨雪,天气偏暖和,皮匠的生意会受到影响。还有“十月初一晴,单衣过寒冬”的说法,即十月初一晴,整个冬天都会相对较暖。

不过,农谚毕竟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现代的天气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能单纯依据农谚来判断。而且,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这些农谚的准确性也会因地域而异。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有了更为先进的气象预测技术和设备,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天气变化。但寒衣节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依然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它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重要体现。无论今年冬天的雨雪是多是少,我们都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冬季的雨雪天气虽然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也为大地带来了滋润,为来年的丰收孕育着希望。让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也期待着一个平安、祥和的冬天。

0 阅读:0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