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现在纪录片行业非常卷,尤其拍美食类纪录片的,那些能拍的、好吃的,基本都被拍了个遍。
所以《人生一串》的团队放弃烧烤,转战别的纪录片题材,咱相当能理解,就是没想到,陈英杰导演这一跨,直接跨到拍“货”去了。
就在昨天,E姐有幸提前参与了《这货哪来的》媒体点映会,终于知道吸引导演拍的“货”都是什么。
半个小时左右的正片选段,导演选了两个很有意思的“货”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个是坐标在厦门集美的情趣内衣工作室,年轻犀利的女老板带着名字特别的“干枯玫瑰”“蜜桃四季春”和“奈奈小绵羊”出现在片子里。
情趣内衣这个稍显暧昧的“货”,导演反而拍出了它在这个时代环境里的转变,就和看似在直播卖货,实际在脱口秀输出的女老板一样。
情趣内衣早就在现在年轻人里,完成了从悦人到“悦己”的转变。
而另一个“货“,则是和大部分人生活相隔有距离的卡车卧铺垫,它们是卡车司机的专属,在不到5平米大的驾驶室内,一个舒服的床垫,能为他们带来难得的休息与抚慰。
这一集的执行导演谷壮,还和我们分享了关于床垫商家的更多趣事,床垫老板之前开了九年大车,第一次被导演找上门的时候,以为是什么新型骗局。
直到导演买了机票,飞到这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床垫厂的时候,店老板才相信他不是骗子,但却好奇,“你拍我干什么呢?”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独特的选题,也是我们不少媒体同行的疑问。在陈导看来,片子其实就是货品的寻根溯源之旅,因为他发现,这是个物质越发丰富的时代,但我们对物的感知和想象乃至使用时的幸福感却在日益消退。
不同于“大国重器”的传统理念,陈导选择的都是小卖家的烟火日常,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货品是由一双双有温度的手做出来的”。
有温度,也是我看完节选的最大感受,不管是情趣内衣还是卡车坐垫,甚至是片子里其他的诸如手机壳、炒菜机这样的生活用品,它们平凡又日常,只能算是“大国制造里的毛细血管”,可也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物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享受。
这份温度,也离不开这些默默耕耘着的小商户们,他们的故事简单,但却在物品和人的关系里,映照出了人文的肌理。
这很难得,也很动人,当然这样的呈现离不开主创团队的付出,他们在选材时,特地以当代人的几大需求为线索。六集内容,却包罗万象版被划分成了:美学大卖场、体面提货点、治丧救助站、仪式养成班、奇趣杂货店和舒服供应链。
落实到每个门类的具体素材时,他们也力求展示货品间的差异化,由此映照出形形色色、更加广袤的社会图景。
这些流水线上的万千货物,却联系着无数家庭的悲喜离合,成为卖方与买房的情感寄托,镜像着百态人生。这是小卖家们的琐碎日常,也是波澜壮阔的生意江湖。
反正看完节选我是有被戳到,同样感兴趣的闺蜜们,记得2月22日起,每周三锁定哔哩哔哩和优酷,一起去看《这货哪来的》,在片子里走遍大江南北,探寻万千货品背后的别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