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动手前请先点下上头的“”按钮,真心感谢大家的捧场。我盼着能给你们带来爽快的阅读时光,一块儿享受读书的乐趣。往后啊,我还会给大家带来更多好玩的故事,敬请期待!
1932年,在民国时期的川西,大地主刘文彩的三姨太凌君如留下了一张少见的照片。照片里的她,模样长得特别好看,皮肤白白的,穿着一件很漂亮的旗袍。那时候,凌君如刚好18岁,正是个年轻漂亮、青春活力满满、天生丽质、温柔动人的好时候。
凌君如老家在川南叙府的象鼻村,她原本姓喻。她老爹呢,是当地挺有名的一个袍哥。不过啊,凌君如11岁的时候,老爹就因为生病走了。她老妈曾氏,为了养家糊口,就改嫁了,对方是叙府宗场乡的富农凌友成。这样一来,凌君如也跟着继父姓了凌,名字也就这么换了。
后来,凌君如按照继父凌友成的规划,开始上小学。小学一毕业,她就接着去宜宾县立女子中学继续学业了。
凌君如在中学那会儿,皮肤嫩白,身材纤细,长得特别漂亮。但她就是不爱学习,整天贪玩,所以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凌君如15岁那年,宜宾县立女子中学的学习生活告一段落。之后,她的继父凌友成安排她认了东路区团总曹荣光做干爹。就这样,凌君如成了曹荣光的干女儿。
曹荣光这人原本是袍哥一员,他瞅见凌君如长得漂亮又年轻,觉得“有培养价值”,于是就把当时跳舞、唱歌方面的高手请来给凌君如当老师,好好培养她。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导和培训,凌君如渐渐出名,成了众人皆知的歌女和社交达人。
1929年那会儿,川西的大地主刘文彩跑到川南叙府去做客。有一天,他在戏院里看戏,一眼就被台上表演的凌君如给迷住了。凌君如当时穿着旗袍,身材苗条,背挺直,腰也细,脖子长长的,皮肤白嫩,把刘文彩看得神魂颠倒,心里头喜欢上了她。戏一演完,他立马就叫人送了好些金银首饰这些值钱的东西过去,算是给凌君如的见面礼。
凌君如以前从没碰上过这么大方的人,当下就爽快答应了,跟川西的大地主刘文彩见了面。那时候的刘文彩,已经四十好几,步入中年了,而凌君如呢,还没到16岁。虽说他们俩岁数差得挺大,但刘文彩出手阔绰,一番“金钱大礼”下来,凌君如最后还是决定嫁给刘文彩,做了他的三姨太。
凌君如和刘文彩结婚后,刘文彩特别宠她,专门在叙府的冠英街置办了一座三层楼的洋气大房子给她住。而且,他还让凌君如的爹,凌友成,去管川南那个最大的赌场和记茶社,当了管事。
凌君如进了刘家门后,就成了享福的太太,再也不用上台去唱戏了。她每天的日子就是打打牌、听听曲子,要么就是带着丫鬟和手下的人去合江门的江楼上,瞅瞅风景,过得挺悠闲。
那时候,凌君如穿戴得特别耀眼,吸引码头上的人们纷纷侧目。刘文彩知道这事后,心里醋劲上来,立刻让手下的人把围观的人都赶走。事后,他还乐呵呵地跟凌君如说,以后别再去合江门的江楼了。凌君如看刘文彩真的不高兴了,就没再去过那地方了。
后来,凌君如觉得在刘家孤零零的,没人照顾,也没个伴儿聊聊天,心里怪闷的。于是,她琢磨着把表妹梁惠琳接过来。这梁惠琳啊,长得那叫一个水灵,是个标准的美人儿。到了刘家没多久,就被表姐夫刘文彩给盯上了。在凌君如的撮合下,梁惠琳也进了刘家的门,成了刘文彩的四姨太。
表妹梁惠琳进了刘家门后,凌君如就算是有了靠山,心里也踏实多了。她和表妹梁惠琳联手,在刘文彩面前不断嘀咕,硬是把管理庄园的大权,从其他几位太太手里给夺了过来。
凌君如和她表妹梁惠琳接手了庄园的管理,俩人就动手脚捞钱,往自己腰包里塞了不少好处,结果搞得刘家财务出现了大窟窿。这事儿传到刘家老大刘文彩耳朵里,他火冒三丈,把凌君如和梁惠琳一顿臭骂。俩人被骂得狗血淋头,心里不爽,干脆一拍即合,收拾东西离开刘家,回了叙府老家。
凌君如回到叙府老家后,虽然跟刘家断了关系,但她还能靠刘家的生意捞点好处,日子依然过得挺滋润。
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凌君如的老公刘文彩去世了。凌君如听到这个消息,急匆匆从叙府跑到大邑的刘氏大宅,心里头就想着见刘文彩最后一面。但没想到的是,刘文彩的二老婆杨仲华,一直跟凌君如不对付,直接派人把她挡在了门外,连庄园的大门都没让进。这事儿让凌君如心里头别提多难受了,感觉特别失落,也特别没办法。
就在凌君如感到伤心和不知所措的时候,她那个当过土匪、干尽坏事的继父凌有成,因为那些恶行被抓,家里也被抄了,这样一来,凌君如就突然没了依靠,连个能回的家都没有了。
凌君如碰到这一连串突然发生的事情,真的被打击得不轻,心里头特别难受。没办法,她只能领着弟弟离开原来的住处,去别的地方重新开始过日子。
后来,他俩一路辗转,到了一个名叫“西郊”的地界。凌君如把手头的一些金器银饰给卖了,就在那儿摆起了小摊,做起了小本生意。
不过,凌君如一直过着优渥的日子,突然间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让她根本没法接受,感觉特别难受和痛苦,以至于精神状态变得很糟糕。
1958年的时候,大邑县委会的几位同志找到了凌君如住的地方,想让她讲出在民国时候,那些地主恶霸是怎么欺负她、干了多少坏事。可那时候的凌君如,头发乱糟糟的,脸上也没了以前那种漂亮劲儿,她就是不开口说话。那些同志问来问去也没问出个啥,最后只能失望地走了。
1959年3月份的一天,凌君如和她弟弟跑到横江镇去买货。在回家的路上,凌君如突然生了重病,她弟弟二话不说,背起她就往火车站赶,打算赶紧回宜宾找大夫看看。
不过,很遗憾,当火车抵达宜宾站时,凌君如病情突然恶化,就这样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那匆匆的一生。
弟弟眼睁睁看着姐姐离世,心里头特别难过,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姐姐的后事。他一咬牙,背起姐姐的遗体,走到了叔伯姐姐家里,想让他们伸出援手,一起把姐姐凌君如好好安葬了。
这位伯母姐姐日子过得挺紧巴,手头没钱给凌君如买副棺材。最后只能找来张草席,把凌君如的遗体卷起来,埋在家门外头几十米远的地里,好歹算是入了土。凌君如走的时候,年纪还不到四十,连场葬礼都没有,墓碑更是别提了。
说起凌君如这辈子,那真是跌宕起伏,命运坎坷得让人心疼。她经历的苦难,简直就是旧社会黑暗面的写照,让人感慨万千!
#百家说史品书季#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