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向曹丕跪地称臣,到霸气拒送人质,他哪来的底气?

最爱茉莉花茶 2025-02-19 15:43:14

夷陵之战以极其夸张的形式收场,这一结果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那会儿,曹魏听到这个消息后,那震惊的劲儿简直没法形容。而孙权那边呢,知道在夷陵打了大胜仗后,立马就进行了重要的人事安排和赏赐。孙权任命陆逊为辅助国家的将军,让他担任荆州的长官,还把他的封号改成了江陵侯。

陆逊凭借这场战役,在众多将领里崭露头角,一下就变成了东吴集团的关键人物。在当时的东吴,比他更具威望的,大概就只有孙权和年岁已高的张昭了。

【陆逊智退刘备,力防曹丕】

在这场胜利到来之前,孙权对这场战争的期望比较谨慎,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结果,也不过是把刘备击退,将长江以南的荆州完完全全地归到东吴的疆域之中。

要说在战前,没人敢奢望能把刘备手下的全部主力给消灭掉。可陆逊那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却让这原本觉得不可能的事儿变成了真的。

战事刚一结束,前线主帅陆逊立马下令停战。为啥呢?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曹丕没准随时会向南进军。

所以,刘备退回到白帝城后,陆逊只派了两名将领率军追到秭归南岸就不再往前了。

紧接着,陆逊赶忙对东吴的主力部队进行快速调整,让其沿着长江一线进行部署防御。不得不说,陆逊的担忧完全是有道理的。

同年十月,东吴得知消息,曹丕下达了伐吴的命令,紧接着举全国之力,出动军队全力向南进发,沿着长江展开了全面的攻击。

夷陵之战结束才两个月,曹丕对吴的征伐之战就正式开启了。

【曹丕收复河西走廊】

在吴蜀两国展开夷陵之战的时候,曹丕表面上好像没什么动静,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这段时间他事儿可不少,不仅忙着推行新的政策,还得处理家里的矛盾,同时要平衡宗室和士族的势力。就这还不算完,他还抽时间在西边打了一场平定叛乱的仗。在这场仗里,曹丕顺利地把河西走廊,甚至整个西域都给收回来了。

回望往昔,在东汉时期,声名远扬的外交家班超再度打通西域,助力东汉王朝再次将西域掌控在手中。班超初次到达西域后,很长时间里都充当着东汉王朝于西域的代表人物,负责掌管西域都护府。

班超刚到西域时起,在那儿待了整整31年。待到年近古稀,他的身体与精力都没法再让他于西域任职了,这才给东汉京城呈上了自己的退休申请。班超荣耀地回到家乡后没多久就离世了,最后被安葬在洛阳城外的邙山那里。

班超的西域都护府和没有班超的西域都护府差别明显。班超离开没多久,西域就又出现了叛乱。这样一来,东汉中央再次把班超的二儿子班勇派到西域,让他成为新的西域管理者。接下来,班勇在西域担任管理者的时间达到了 20 年。

在这段时间里,东汉把对西域的管理机构称谓由西域都护府变成了西域长史府。

在班勇之后,虽说西域长史府这一机构一直都在,然而东汉政府对它的支持却愈发减少。这并不是东汉政府不看重西域,而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有所限制。

在东汉时期,要是想在西域安排众多的军队,单靠军队在当地搞屯田所得到的粮食那是远远不行的。虽说屯田能搞定一部分粮食的事儿,可其他的军需物品还是得从中原的内部地区往那儿运送。

在东汉后期,政府的财政状况一直是收入赶不上支出,而且往西域运送物资所需要的花费特别多。特别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西边的西羌发起了叛乱,这让东汉对西域进行管理的花费又增多了不少。

【夷陵之战与曹丕伐吴的连锁反应】

在三国那会儿,夷陵之战前,孙权为了避免曹魏瞅准时机往南打,曾向曹魏俯首称臣,还打算把自己的长子给曹丕送去当人质。不过呢,夷陵之战孙权打胜了,这下他有了硬气的资本,那人质当然也就不用送了,总算能理直气壮地面对曹魏了。

夷陵之战的获胜,对东吴来讲,极为重要。它强化了东吴在荆州地域的掌控,提振了东吴的斗志与声威。陆逊的名气更是大增,其军事才干得以全面彰显并获得肯定。此役还促使曹魏再度估量东吴的实力,不敢随意轻视。

对刘备这边来说,夷陵之战的失利是个沉重的挫败。刘备长年积累的精锐兵马遭受重大损失,使得蜀汉的国家实力被大幅削减。刘备撤回白帝城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蜀汉由此进入了一段艰苦的阶段。

曹丕攻打东吴的这场战争,虽说最后没有获得具有决定性的胜利成果,然而却让东吴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此场战事致使东吴必须把众多的精力与资源都用在抵御曹魏的攻击方面,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东吴接下来的发展规划产生了影响。

站在更为宏观的历史层面去看,夷陵之战与曹丕伐吴之战,均为三国时期各方力量相互竞争的关键展现。这两场战争不但让当时各国的实力状况发生了变化,还推动着各国持续对自身的战略及政策做出调整,以此来契合新的局势。

0 阅读:2
最爱茉莉花茶

最爱茉莉花茶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