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字喝醉了,变成了“丯”

雪儿浏览文化 2025-03-30 10:16:38

昨天我们介绍了“夆”字,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和它字形非常接近的汉字,见下图。

这个字读作hài(读音:害)

《说文解字》中说“相遮要害也。从夂丯声。南阳新野有hài亭。乎盖切” 。也就是说这个字是指在限隘处设置障碍的意思。南阳新野有个地名叫hài亭。

《说文解字》

另据《康熙字典》中解释“又亭名,一曰古拜切,读若界。”也就是说,在用作地名时读作jiè(读音:界)。

《康熙字典》

《集韵》中解读“从丯,三划皆敧”。也就是说,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是“丯”字(不是“丰”),三划都是斜的。

字形中的“丯”,读作jiè(读音:借),是野草的古称,即草芥,后作“芥”。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丯,艸蔡也。象艸生之散乱也。凡丯之属皆从丯。读若介” 。意为:丯,指草芥。像草生长散乱的样子。所有与“丯”相关的字,都采用“丯”作边旁。读音像读“介”字。

《说文解字》

有学者认为《说文解字》解说不正确,“丯”应该是象形字,本义指契券。甲骨文、金文都像古代刻有齿牙的契券形。篆文变成斜齿。由于“丯”作了偏旁,其义便另加义符“刀”写作“㓞”来表示。 “㓞”也作了偏旁,后又另加义符“木”或“大”写作“栔”或“契”来表示。凡从丯取义的字皆与刻契等义有关。

字形演变

还有一些人认为:“丯”象一串玉之形,表示单独的一串玉之意,也可指单独的一块玉。

0 阅读:26
雪儿浏览文化

雪儿浏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