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光后才知道,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原因,钱就是被这样花掉了

琉璃映晴空蓝 2025-01-09 17:09:50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如今我国的地方债务已经高达60万亿元的规模,已经到达了发达国家的债务标准。

更为要命的是,这些都只是明面上的债务,如果算上地方上的隐性债务成本,背后的债务规模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存在。

因此,事件被曝光后,也引来了民众的关注。改革开放如今已经40多年,谁也没有料到国家在大踏步前进的同时,也背负了巨额的负担。

——【·沉重的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始终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后,地方为了进一步让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不少都是“寅吃卯粮”,靠着举债过日子。

这也不怪地方政府,毕竟,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开支都是刚需,地方政府为了运转也需要大量钱财支撑,靠着税收很多都难以为继。

但这并不是“大头”,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地方为了发展,相继修路、建楼,这些都是需要巨额资金才能上马动工的大工程,没有钱一切都只能是空谈。

因此,地方发行债务甚至是直接动用地方投资公司的名义融钱也就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国家对此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想要让马跑,总要给人家喂草。”但国家也拿不出钱来,只能让地方政府自己找路子。

过去靠着房地产的黄金时代,楼市火爆的背后带来了地皮的暴涨,因此,“卖地”就成为了各个地方政府收入的大头来源。

房地产火爆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也是地方政府日子过得最为舒服的数十年,只要楼市火爆持续,地方政府就可以靠卖地换取巨额收入,完全不必担心债务问题。

像一些过去的被民众热议的“形象工程”也几乎出现在这个时期。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不顾本地财政实际,盲目建设了一批“大而无用”的工程。

典型的例如贵州独山县的“天下第一水司楼”,耗资高达2.56亿元,最终却因为设计不合理、资金流断裂而烂尾。而随后被曝出独山县负债高达400亿元的事实。

其他还有诸如陕西韩城耗费了1.9亿元建造了一座实用性不高的“鲤鱼跃龙门”假山跌瀑、人造水系亮化工程,其中没有什么作用的假山造价竟然高达2000元/平方米。

这就反应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甚至是形象,花费巨额资金建造一些没有什么实用的建筑,有的甚至不顾本地高昂的债务问题,依旧上马这么重大的资金工程。

这些问题被曝光后,很多人才知道地方政府的钱都是怎么被花掉的,也明白了一些明明非常贫困的县城,为何会背负上高达数百亿的债务。

当然,除了独山县和韩城之外,想必全国其他城市也一样或多或少存在这些问题,否则,就不会到如今滚成如此大的债务规模。

但问题是,房地产行业经过国家调控已经走下了下坡路,无法再像过去一样持续给地方“输血”。而过去几年疫情下来,不少企业也都为此承受了巨大代价。

因此,今年以来,地方政府收入较过去相比出现了大幅下降,而支出一方却在不断走高,债务雪球只能越滚越大,陷入“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

更为要命的是,地方债务窟窿已经酿成,如何消融才是最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地方债务走向何方·】——

说到底,地方债务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不排除某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盲目上马了一批“形象”工程,但地方政府需要花钱的地方也确实很多。

就像上面提到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支出”,尤其是我们国家现如今越来越步入老龄化严重的社会,所需要的养老保障支出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问题是反过来,现在年轻人收入普遍都不高,甚至长远看现在社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出生率下降,导致我国新生儿人口数量骤减。

这种现象无疑加大了未来“养老”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将演变成沉重的“包袱”问题,因此,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以及防范养老保障沉重是一个摆在现在的重大问题。

现如今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转变思路,不再靠着过去“卖地”那一套来输血“救命”,更何况,在房地产市场走下坡路的大背景下,想要“卖地”换钱也不现实。

因此,不少地方政府开始转而大力发展一些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高新技术等产业,为了吸引一些高新技术公司落户,不少地方政府都给出了优惠条件。

而转变发展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毕竟,一个高新技术公司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同时能够解决当地就业问题。

只不过,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时候,要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要被一些徒有虚名的公司蒙蔽,到头来,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还白白错失了发展的机遇。

当然,有些地方政府可能已经“火烧眉毛”,完全等不到经济转型升级,但这也不要紧,还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来缓解暂时的压力。

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在探索新的融资途径,建立跨区域财政协调机制、发行地方债券来暂时应对当前的困难。

当然,这些措施都只能是“临时措施”,想要彻底从根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长远着手制定可持续发展方式,来降低过往的历史债务。

未来长远来说,地方政府也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措施,需要明确的是,不管当前有多大困难,切不可“躺平”“摆烂”,只要想办法解决,总能找到一条合适的路。

只不过,国家和地方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万不能像过去一样随意上马如此多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最后给地方民众造成沉重的负担。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0 阅读:0